“通过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广泛宣传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建立完善绿色生活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推动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发展,推动全省人民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过上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高品质生活。到2022年,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绿色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广,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基本形成,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西省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在理念、政策、教育、行为等多方面共同发力,形成多方联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推进机制。
节约型机关:推行绿色办公 培育绿色文化
《实施方案》提出,以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作为创建对象,制定能源资源消费统计、节能、节水等节约能源资源的管理制度,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带头采购更多节能、节水、环保、再生等绿色产品,更新公务用车优先采购新能源汽车。推行绿色办公,推进无纸化办公,减少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推广使用循环再生产品。建设绿色食堂,开展“反对食品浪费”“倡导光盘行动”等节约粮食行动。率先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培育绿色文化,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宣传引导。到2022年,力争70%左右的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达到创建要求。
绿色家庭:选树200户“典型”
“到2022年,选树200户‘绿色家庭’典型,争取全省65%以上的城乡家庭初步达到创建要求。”《实施方案》提出,要以广大城乡家庭作为创建对象,全面动员各级妇联组织将创建“绿色家庭行动”与深化寻找“最美家庭”活动、评选表彰“五好家庭”相结合,引导全省广大城乡家庭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增强绿色环保理念,学习资源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科普知识和法规政策。充分发挥“联”字优势,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同时依托社会机构和妇联系统各类活动阵地举办绿色家庭创建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城乡家庭努力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主动购买节能电器、节水器具等绿色产品,树立节约用电用水、节约粮食、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以及尽量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等绿色生活方式,不断增强家庭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环保意识,积极组织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义务植树、环境监测、环保宣传等绿色公益活动。
绿色学校:打造节能环保绿色校园
《实施方案》提出,充分发挥省级环保教育综合实践基地的作用,开展多种类型、多种形式的生态文明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师生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完善《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增设指南》,将生态、节能、环保等相关专业纳入高校学科专业增设目录,鼓励高校增设生态文明领域相关本科专业。打造节能环保绿色校园,采用节能、节水、环保、再生等绿色产品,提升校园绿化美化、清洁化水平。培养绿色校园文化,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内外绿色生活主题宣传。推动绿色创新研究,在高校科技创新项目和成果转化培育项目中设立“绿色发展”专项,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加强绿色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到2022年,60%以上的学校达到创建要求。
绿色社区:推进实现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
以广大城市社区作为创建对象。《实施方案》提出,以解决设施老旧、容量不足等问题为重点,更新完善供水、供气、供热、供电、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规范管线设置,实施管线入地,加强供水、供热管网管理维护,杜绝跑冒滴漏,推进实现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建立生活垃圾前端分类投放,中端定时、定点收集,不落地管理,末端机械化、智能化分拣,通过焚化形成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优化社区停车管理,鼓励开放单位停车位,解决好居民停车难问题。加强社区周围噪声治理,有效预防、制止噪音扰民行为。到2022年,力争60%以上的社区达到国家确定的创建要求。
绿色出行:加快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
以太原市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及其他城区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作为创建对象,鼓励周边中小城镇参与创建行动。加快推进太原、临汾市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公交优先发展省级示范城市创建活动。修改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统筹公共交通、慢行交通、静态交通系统建设。推广应用节能和新能源车辆,城市建成区新增及更换的城市客运车辆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鼓励提前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车辆。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实施旅客联程联运,引导推进立体换乘、同台换乘;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和站点设置,加快公交专用道网络建设;加强宣传引导,持续提升绿色出行吸引力,加快转变城市核心区过度依赖小汽车出行的城市交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应用试点城市建设,推广电子站牌、智慧公交,改善公众出行体验。到2022年,力争60%以上的创建城市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绿色出行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0%。
绿色商场:10—20家大型商场初步达到要求
以大中型商场、超市作为创建对象,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绿色商场行业标准(SB/T11135-2015),引导企业树立绿色经营理念,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方向,从基础管理、设备设施、绿色供应链建设、实施绿色服务、引导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利用与环境保护六个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完善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电梯、建筑维修管理等全套设备、设施类管理制度,制定节能、节水、节材、绿化管理等全套降低能源、资源消耗类管理制度,强化能耗、水耗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完善绿色供应链体系,开展绿色服务和宣传,树立绿色服务理念,建立绿色服务制度。通过优化布局、强化宣传等方式,积极引导消费者优先采购绿色产品。鼓励设置智能回收设备。到2022年底,力争全省每个市都有绿色商场引领绿色循环发展,全省有10—20家大型商场初步达到创建要求,绿色商场创建取得积极成效。
绿色建筑:积极培育高星级绿色建筑
各市政府要将绿色建筑发展纳入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在土地出让、规划条件审查、节能评估、可研审查时落实绿色建筑要求。自2020年起,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建建筑全部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运营,达到基本级及以上标准。其中,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要执行一星级及以上标准。推动既有公共建筑开展绿色改造,积极培育高星级绿色建筑,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试点,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加强绿色建筑运行管理,积极推进合同能源、合同节水管理,引导用户合理控制室内温度。到2022年,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60%。
本报记者王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