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枣园小区,处处透绿。孩童在步道间嬉戏,老人在长亭下聊天,阳光透过树叶播撒光影。
小区改造后,以前搬离小区的居民又回来了,廖喜山就是其中之一。“想到会有变化,但没想到变化这么大。”半年多前,看到改造后的小区,他很快决定装修老房子,搬回来住,“老树还在,老邻居还在,枣园变美了。”
枣园小区位于迎泽南街南官坊路,2000年建成,有150多户居民,大多数为铁路系统职工和部分流动人口。说起改造前的小区,廖喜山列举了不少痛点:空中线缆纵横交错,化粪池说堵就堵,道路坑坑洼洼、狭窄难行……同住枣园小区的张荣平,一说起过去的小区环境,眉头就皱了起来:“小区脏乱差,路面坑坑洼洼,车辆一过尘土飞扬,也没有路灯,出去散个心,回来一肚子气。”
去年6月,一份调查表发到了张荣平手上。看到“老旧小区改造意见征集”字样,她眼前一亮,“当然愿意填,还要认认真真填。"随即,迎泽区对枣园小区开始了全面整治改造。
"党建引领、群策共议"是枣园小区改造的一大特色。在桥东街道党工委指导下,枣园小区成立了业委会和业委会党支部,为整治改造打下基础。
赵卫平是枣园小区的一名热心老党员,也是业委会主任。改造伊始,他每天都要在楼院转转,和老邻居们聊聊天。一次,街坊们提出想要保留小院内的枣树和葡萄架。赵卫平赶紧找街道办事处反映,相关负责人在查看现场后,结合居民意见,及时调整了整治方案,保留并加固了小区原有的一些设施。他说:"设计车棚时也参照居民建议,把入口前的台阶设计成了台阶和斜坡,方便居民推行自行车。"
"不少居民提出的意见中肯、合理,有助于提升改造品质,这是小区改造成功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大改建还是小改动,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将群策共议贯穿于改造全过程,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这也为搞好改造后小区的管理打下基础。"赵卫平深有感触。
改造后的枣园小区,道路整洁、车辆停放有序,楼宇外墙粉刷如新,门禁系统全部更换。院内绿树成行,种植了枣树、花椒树、香椿树,建成了高台凉亭,搭建了葡萄架,小区50%以上面积都成了绿地。
“小区愈来愈有朝气,感觉每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枣园小区焕然一新,赵卫平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但也并非高枕无忧。
老旧小区改造,能否改出新品质,既在于改造这第一步迈得如何,更在于长效管理能否行稳致远。枣园小区实行居民自治,以此激活居民管理小区的热情,建立后续长效管理机制。
业委会着手建立了小区管理制度,制定了“车棚管理办法”“公共区域管理办法”“机动车管理办法”“巡守人员职责”。同时,多次组织会议讨论小区环境保洁、门房值守等一系列问题,为小区的长效管理打下基础。
“小区改造好后,我们在院里赏花,在凉亭喝茶闲聊,小区停车方便,住得也更安全。以前,谁来了都觉得小区环境差劲儿。现在,来了都说好。”张荣平喜滋滋地说。
太原日报记者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