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雁门关是中国古代规模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经历了3000多年的沧海桑田,险要的地理位置使得雁门关见证了历史上无数大事件。9月10日,在“走进雁门关”仪式活动中,知名历史文化学者纪连海、董耀会、王立群相聚雁门关长城脚下,与现场嘉宾分享了关于长城的故事。活动现场,《百家讲坛》主讲人纪连海讲道,中国历史上那些非常有名的名将们大多都在此战斗过。雁门关见证了中华民族民族融合和晋商崛起之地,先有昭君出塞,后有文姬归汉;到了清朝,随着雁门关军事作用逐渐淡弱,这里又见证了晋商的崛起,也是八路军出师抗击日寇的首战之地。“表里山河不容侵犯,中华民族一直屹立在万里长城的雁门关。”纪连海表示,雁门关见证了太多中华民族的战争,这些战争既是我们的苦难史,更是我们的奋斗史,“必须得说有长城在,有中华民族在,所以我们在做旅游的时候就不能忘记历史。”《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通过现场分享战国时期赵国忠臣良将李牧“大破匈奴十万余骑”的故事,展现古代边塞雁门关的军事价值、文化价值。他说:“长城万里屹立在群山之间,应当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生不息的民族性格的一个符号,这就是长城存在的意义。”长城不仅是一处古建筑文化遗产,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寄托了中华民族的理想、情感和价值追求。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告诉记者,国家文物局、国家测绘局长城资源调查公布,现在全国有长城遗址21196公里,其中就包括山西省1412公里的长城遗址。山西省1412公里的长城,是从战国时期一直到明代6个朝代先后修建的,最早的长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董耀会说要以历史的眼光,去看待长城在不同阶段的作用。他表示,要把长城旅游做实,把长城故事讲好,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将长城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更多地关注人的情感交流。
本报记者栗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