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9月22日电 连日来,每当夜幕降临,阳高县守口堡旅游风景区华灯绽放,火树银花,长城壮观,美轮美奂。长城墩台在立体灯光、投影灯光的烘托下显得雄伟壮观,精美的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的五色花环、几处灯光人物动画,吸引了包括家住大同市柳港园的孟晓丽等众多游客前来驻足赏景、唏嘘不已。这不仅开辟了光影长城历史长廊,让长城游有了新玩法,而且也是阳高县主动融入全省“长城”旅游板块规划布局,大力挖掘长城文化旅游要素、融合发展“长城+文化旅游”的一个真实写照。
据县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阳高县长城资源十分丰富,境内的长城全长约49公里,全部是明代建筑,依地形而建可分为山地长城、关隘长城、台地长城等三种形式,现有墙体30段,守囗、正大两处关,陈家堡、镇门堡、守口堡、镇宏堡、镇边堡、阳和卫等边堡6座,烽火台146座,全县长城文化遗产富集,历史文化价值较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决扛起保护长城的历史责任,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不仅严格保护和管控长城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而且注重改革创新,通过不断研究阐释挖掘长城的文化精神内涵,分类施策、精准保护,科学合理有限利用,共同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精准施策,长城文物保护修复常抓常新。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阳高县文物保护开发领导组,制定了《关于加强我县长城保护工作的意见》,注重规划引领,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明确了长城保护的具体范围、工作措施等,从制度层面规范加强了长城保护工作。相关部门和乡镇在长城沿线设立了保护标志,对重点段落不仅常态化开展了专项执法巡查,而且还聘用了36名长城保护员,每周至少巡查1次管辖长城段落。组织开展了长城文化保护“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保护长城的氛围。近年来县文旅、文物部门争取省、市财政补助资金760万元,实施了镇边堡修缮工程、阳和城墙南墙抢险加固工程、镇边堡东堡门进行抢险加固,工程预计明年完成。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县财政投资1400万元,修复了镇边堡明清一条街,使镇边古堡成为晋北地区集长城保护和利用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突出重点,古长城沿线绿化扎实有效。2015年以来,阳高县突出“山、路、村”三个重点,以“山”为主战场,实施北部山区绿色屏障,南部山区封山育林自然涵养,中部山区百里长廊巩固提质重点突破战略,以“路”为聚集带,对贯穿阳高县境的国道、省道、县道以及乡村干道两侧全部开展增绿补绿工作,重点实施了古长城旅游沿线绿化工程。该工程涉及三个乡镇27个村庄,总投资2.7亿元,造林总面积2.5万亩。目前已完成投资2.2亿元,完成了生态林营造面积2.1万亩。主要栽植了油松、山桃、山杏、云杉、新疆杨、漳河柳、垂柳、馒头柳等树种,长城沿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7.1%,实现了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的目标。 沿线乡镇尽可能地就近吸纳贫困户参与林木管护,完善长效的林木管护机制和可持续的带贫益贫机制。
融合发展,长城旅游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性强。结合北部山区气候土壤特点,在42公里主线、23公里支线的古长城旅游公路沿线两侧,推动实施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油菜花1万亩、胡麻花3000亩、马铃薯5000亩,在古长城沿线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步配套上马建成了油料加工厂、马铃薯储藏窖、肉羊屠宰加工厂等加工类项目,完善了产业链条,精心打造了“长城肉羊”等这一批地理标志品牌,市场营销和带贫益贫效果良好,不断提高了沿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龙泉镇守口堡村的古长城11.2公里,背依云门山,前挟黑水河,这里长城拱围,杏林掩映,历史沧桑姿态、自然生态之美浑然一体,旅游要素多元丰富,旅游开发价值极高。该村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长城边塞地域历史文化元素文化的结合区、本土地域艺术的结合区、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结合区等景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以“梦回守口又见长城”为主题的2020大同阳高守口堡大型光映长城艺术之夜活动,打造阳高夜间消费的“文化IP”。夜间游长城者除了大同市市民,还有不少周边城市的自驾者,不少人选择下午泡阳高温泉,晚上看长城光影秀,最大限度地在促进古长城旅游经济圈融合发展上下功夫。与此同时,县里在长城沿线布局打造了镇边堡、乳头山、镇门堡等旅游示范村,引入社会资本开发建成了温泉康养度假区,阳高县被评为亚洲康养产业示范基地。(刘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