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2020-2021赛季CBA联赛激战正酣,参与执法的68名裁判员中有6名是与CBA联盟签约的专职裁判。CBA联盟首席执行官张雄表示,自上赛季开始探索试行的专职裁判制度正在稳步推进。据张雄介绍,早在CBA联赛还在由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运营的时候,就开始酝酿实施专职裁判制度,其初衷是进一步提升联赛的执裁水平、推进联赛职业化进程。CBA联盟成立之后,经过一些前期准备,于2019-2020赛季开始实施。CBA现有专职裁判人选的产生是双向选择的结果。联盟的选择范围是CBA裁判和CBA后备裁判中的佼佼者。在制定了人员选拔原则和征求CBA俱乐部的意见之后,CBA联盟确定了初步候选名单。由于目前CBA裁判员以学校老师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主,而成为专职裁判意味着要辞去现有职务、与CBA联盟正式签约,因此有部分进入候选名单的裁判员没有选择加盟。最终,闫军、段铸、叶楠等人成为首批专职裁判。CBA联盟在选择专职裁判的人选时也考虑了年龄和裁判梯队建设的因素,目前的几位专职裁判年龄都在50岁以下,整个遴选的过程是很慎重的。张雄表示,在专职裁判制度试行了一个赛季之后,联盟也在对整体效果进行评估。总体看来,裁判员是CBA联赛的核心参与者之一,专职裁判符合职业联赛发展的方向。非专职裁判员平时有自己的工作,投入裁判工作的时间有限。成为专职裁判之后,他们接受CBA联盟的管理,没有了退路,会花更多时间来研究和学习裁判业务,有利于其执法水平的提升。不过,也有部分俱乐部认为,专职裁判的引入增加了CBA联盟的运营成本,而他们水平的提升或者说与非专职裁判的差异目前不是那么显著。根据统计,上赛季6个专职裁判的平均正判率达到了95.03%,而兼职裁判的正判率是90.4%,专职裁判的临场表现从数据上看明显比兼职裁判好。但是,有些俱乐部认为,专职裁判还有大约5%的错漏判,而且有些出现在比赛关键时刻,对此不太满意。专职裁判现在是CBA联盟的员工,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对于场上的管理和判罚尺度比较严格,该吹技术犯规的时候就吹了,结果又引起了相关俱乐部的不满和投诉。一位CBA退役裁判认为,培养优秀裁判员比培养优秀运动员更难,在他看来,与中国男篮的队员一样,中国的优秀裁判员也处在青黄不接的阵痛期。“联赛是使用裁判而不是培养裁判的地方,一个裁判在比赛关键时刻的错漏判可能让俱乐部一个赛季的投入和努力付诸东流,我建议专职裁判还是应该用50岁以上的。另外,中国篮协规定国际级裁判55岁退役,实际上国内一些优秀裁判到这个年龄还可以胜任联赛的执裁,我们可以跟中国篮协申请让这样的裁判‘延迟退役’。”中国篮球协会裁判委员会的一位专家表示,专职裁判目前处在积累经验、巩固成果的阶段,建议短期内不要大规模“扩容”。从上赛季情况看,闫军、叶楠、段铸等3位专职裁判在CBA联赛十佳裁判中位列前三,不过他们也曾在一些重要场次比赛中出现比较明显的失误,引起了俱乐部和舆论的一些反应。如果盲目“扩容”,新加入人选的水平可能还不如他们。另一方面,俱乐部投资人也不愿意联盟花较高的薪水来“锻炼”专职裁判。对于一些执裁水平较高的兼职裁判来讲,要成为专职裁判需要辞去“铁饭碗”,而专职裁判从目前看还不具有“完全保障性”,这会影响他们转为专职裁判的积极性。一位CBA联盟董事会成员依然看好专职裁判的发展方向。在他看来,运动员和教练员已经职业化了,裁判员也应该职业化。如果说CBA的比赛是一场演出,裁判员就是乐队的指挥,裁判员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提高比赛的精彩程度和观赏性。张雄表示,从现实情况看,水平较高、俱乐部比较认可又有意愿成为专职裁判的备选人员数量较少。专职裁判的发展符合联赛职业化发展的方向,联盟会听取各方意见和反馈,稳步推进相关工作。中国篮球协会裁委会的专家表示,如果CBA联盟能够以更灵活的方式接纳专职裁判,可能会吸引更多兼职裁判加入。“如果兼职裁判辞了职到CBA联盟又做不久,联盟会觉得歉疚。如果可以保留原来的职务,类似‘停薪留职’,可能比较符合当下情况,对联盟来说也是一种解脱。目前看来,专职裁判的事情要想一步到位很难。”这位专家认为,专职裁判的引入肯定能提升裁判员的执裁水平,因为他们可以把原来单位的杂事抛开,专心研究裁判业务,专业度和专注度都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