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宛丘
□蔡运章
析城山位于今山西省阳城县的西南部。但是,析城山的得名缘由、历史地位及其与“商汤祷雨”的关系等问题,至今尚未澄清。本文仅就这些问题,略作考述。
析城山是中国古代的历史名山
据《尚书·禹贡》记载:“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厎柱、析城,至于王屋。”“壶口”在今山西吉县西北,“雷首”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太岳”即霍山(亦名霍太山),为远古时代的“中岳”,在今山西霍州市东南。“厎柱”(亦名三门山)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王屋”山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这是记载“析城”山最早的古代文献。
据《水经注·沁水》记载,沁水南历析城山北,山在濩泽南,《禹贡》所谓“砥柱、析城,至于王屋也。”山甚高峻,上平坦,下有二泉,东浊西清,左右不生草木,数十歩外多细竹,其水自山阴东入濩泽水。濩泽水又东南注于沁水。
“析城山”方圆40里,主峰圣王坪,海拔高1889.5米,耸立在太行之巅,气势恢宏壮观,傲视中原大地。
《汉书·地理志上》河东郡有“濩泽”县。班固注:“《禹贡》析城山在西南。”《集注》引应劭曰:“有濩泽,在西北。”《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五《泽州》:“阳城县,本汉濩泽县,属河东郡,因濩泽为名也。隋改属泽州。天宝元年,改为阳城县。析城,在县西南七十五里。濩泽,在县西北十二里。《墨子》:‘舜漁于濩泽’。”《元丰九域志》卷四《泽州》:“阳城,州西南八十里。有析城山、王屋山、濩泽。”这说明“析城山”在古代历史典籍中均有记录。
我们认为,析城山因“山峰四面如城”而称“城”,信而有征。因“山有二水东西流,故名析城”,略显浮浅。而宋儒晁说之所谓“草木分析曰析”,则属附会。因“草木分析”,各地可见,为何独称这里为“析城山”?由此可见,析城山得名的缘由,仍需要深入探索。
析城山名与太皞伏羲
“析城山”得名的缘由,从殷墟卜辞四方神、《尚书·尧典》和《山海经》里东方神的名义,可以得到启迪。
(一)殷墟卜辞的四方神和四方风名
殷墟卜辞有关四方神、四方风的记录,最重要的两版是《甲骨文合集》14294载:
东方曰析,凤(风)曰协;南方曰因,凤(风)曰微;西方曰韦,凤(风)曰彝;〔北方曰〕勹,凤(风)曰役。
《甲骨文合集》14295版也有类似的记录。这两则卜辞有关四方神、四方风的记载,引起学者们的极大兴趣。胡厚宣先生早已指出它们与《尚书·尧典》和《山海经》中有关四时的记载相合。“禘”,通作帝。《说文·示部》:“禘,谛祭也。”《说文·上部》:“帝,谛也。”《山海经》载:
有人名曰折丹,东方曰折,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大荒东经》);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夸(来)风曰〔乎〕民,处南极以出入风(《大荒南经》);有人名曰石夷,西方曰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大荒西经》);有人名曰鵷,北方曰鵷,来〔之〕风曰剡,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大荒东经》)。
《尚书·尧典》载: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孽尾。
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
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
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氄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卜辞四方神和四方风的含义,经过学者们的多年努力,现已初步澄清。《尧典》于分至四神之外别造羲和四子,若认真考索原文,不难发现析、因、夷、隩四方神实与羲叔、羲仲、和叔、和仲是重复的,这从他们的居地及职司两方面表现得非常清楚。因此,羲和四子实即分至四神,也就是二分二至之神。由此可见,东方神“析”当是主管春分时节和东方世界的神灵。
(二)东方神名“析”与人文始祖伏羲氏
卜辞东方神“析”,在《大荒东经》里作“折”。这位神灵就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太皞伏羲氏。
据《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其帝太皞。”“大皞”读如太皞,或作太昊。《汉书·律历志下》说:“太昊帝,《易》曰‘炮牺氏之王天下也。’言炮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为帝太昊”。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大皞帝庖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大人之迹出于雷泽之中,华胥履之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为百王先。帝出于震,未有所因,故位在东。主春,象日之明,是以称太昊”。
卜辞东方神“析”即太皞伏羲氏,可从两者的职司和名义得到证明:
首先,卜辞东方神“析”与太皞伏羲的职司相合。“析”同折。《说文·木部》说:“析,破木也。一曰折也”。郑玄《仪礼·少仪》注:“折,断分之也”。《史记·马相如列传·索隐》引如淳曰:“析,中分也”。是将树木中分之谓析。《说文·木部》:“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可见“木”是东方的象征。
据《春秋繁露·五行逆顺》,“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因“木”包括草木、禾谷等植物,故称“农之本也”。草木在春天萌生,象征东方和春季,故“析”当代表春分时的节令。《吕氏春秋·十二纪》载:孟春之月“其帝太皞,其佐勾芒。”高诱注:“太皞,伏羲以木德王天下之号,死,祀于东方,为木德之帝。”《淮南子·天文训》载:“其帝太皞,执规而治春”。这说明东方神“析”与天帝太皞的职司相同。
其次,东方神“析”与伏羲的名义相通。“析”“羲”均可通作“希”。“析”同“折”,通作晢。《说文·日部》:“昕,旦明也,日将出也。从日、斤声,读若希。”是“析”可通作“希”。四川简阳鬼头山东汉崖墓出土的3号画像石棺上刻有题为“伏希”、“女絓”的神像,显然是指“伏羲”“女娲”讲的。《路史·后纪》卷二引《风俗通》说:“女娲,伏希之妹。”均是其证。
第三,析城山本是商代祭天的神坛。“析”同“折”。《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地也。”郑玄注:“坛、折,封土为祭处也。”“泰坛”是祭天时设置的祭坛,“泰折”是祭地时设置的祭坛。是“折”可指封土为坛,祭祀神灵的地方。析城山高耸入云,当是古人祭祀天神的理想坛台。
商代初年,商汤建都西亳(今洛阳偃师市西南),析城山位于商都西亳的西北方。依后天八卦方位,西北为《乾》卦,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因此,这里有可能成为商代祭祀天帝的神山。
太皞伏羲氏在中国古史传说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他被尊为“太祖”“太帝”和“太皞”,融始祖神、至上神和造物主为一体,既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造化和主宰宇宙万物的至上神灵卜辞东方神“析”当是太皞伏羲的别称。析城山高耸入云,亦取名为“析”,说明这里既是天帝伏羲氏居住的地方,也是商代初年祭祀天帝和祷雨的重要场所。由此可见,析城山在中国远古时代的重要地位。
(作者为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河南省东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