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一辈子和土坷垃打交道,没想到旅游公路穿村而过,村里兴起旅游热,家里也办起了农家乐,庄户人吃上了旅游饭。”11月27日,右玉县马营河村村民朱美丽向记者讲起旅游公路带来的新生活,难掩内心的激动。
据了解,位于右玉县杀虎口风景名胜区内的马营河村,全村有63户129口人,过去穷得叮当响,优质的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得不到利用,村民守着风水宝地过着穷日子。今年6月,该村修通了贯通全村的旅游公路,资源优势得到利用。村里种植的药用菊花成了群众脱贫的产业。100多亩菊花有了销路,村民每亩地收入可达4000元,产品供不应求,让老百姓真正尝到了通路的甜头。依靠旅游公路,老百姓还搞起了农家乐。截至目前,全村有农家乐17家。靠着农家乐,村民朱美丽当起了老板娘,她家的人均纯收入从几年前的2000多元达到了如今的3.5万余元。村里今年土豆喜获丰收,亩产达2000多公斤,路通了,农民的土豆成了紧俏货,上门收购土豆的客商络绎不绝,40万斤土豆被抢购一空,收入22万余元。“路修好后,我们村现在游客增多了,农民的收益高了,今年全村经济总收入预计可达到18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1.4万余元。”村党支部书记朱义说。
8月31日,坐落在应县跑马梁南端、距县城50多公里的白马石乡新建坪村正式通车,十里八乡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自发赶来庆祝,看到蜿蜒曲折的柏油路铺到山村里,山沟沟停满了小轿车,老实憨厚的山里人像做梦一样,个个心花怒放,一时间通车的喜讯飞出了大山沟、刷爆了朋友圈。
应县南部几个未通硬化路的山旮旯村,交通制约了经济发展,曾经是县里、市里的重点,媒体的焦点。今年,朔州市集中力量,大打村通硬化路攻坚战,交通运输部门攻坚克难抓落实,扑下身子抓推进,奋力破解交通难题,狠抓交通脱贫攻坚,通过市县两级交通运输部门的艰辛奋战,村村通硬化路圆满完成了任务,全市顺利实现“清零”。
朔州市交通运输局建设管理科科长张晋告诉记者:“2020年,朔州市坚持以硬措施完成硬任务,大打交通脱贫攻坚战,全市共完成‘四好农村路’里程1038公里,是目标任务860公里的120.7%,完成投资3.78亿元,是目标任务3.2亿元的118%;旅游路新开工113公里,完成投资4.61亿元,是目标任务4.4亿元的104.8%。全市1540个建制村提前实现了村通硬化路和村通客车的‘双通’目标。”
“俺们村原来叫狐子窝,因村里狐子多而取名,意思是山高坡陡,只有狐子才能生存。祖祖辈辈尝尽了大山阻隔、交通不便的苦头,原估计这偏远山沟通公路没指望,没想到今年柏油路通到了家门口,俺们像做梦一样,日后也能和城里人一样潇洒地出行。”应县白马石乡新建坪村的贫困户张生玉眉飞色舞地说。
“过去别的村雇用大型机械种黄芪,新建坪村不通路,干着急没办法,现在路修通了,村里李永牵头的黄芪种植合作社种下黄芪1000多亩,参加合作社的农户,户户种下了‘摇钱树’。此外,村里养的羊猛增到1000多只,还有150头牛,人均收入由过去的2000元增加到现在的8000多元。”张生玉说。同时,村里许多过去常年外出打工的人也纷纷返乡创业,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启过去想致富、盼致富、难致富,公路通到村、致富有信心。在村里,记者见到村民张启正在卖羊,他告诉记者,今年养羊250多只,卖羊43只,每只羊收入1000余元,已经收入4万多元,“过去路不通,大雪一封山,羊就卖不出山了,最后在村里也卖不出好价钱。去年好像也卖了43只,但收入跟今年根本没法比。”老实憨厚的张启深有感触地说,如今他在城里买了楼房,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公路通,百业兴。
“如今咱应县山区盛产的黄芪售价高了,山里生产的杂粮卖得贵了,山上养殖的生态羊价格也涨了。跑马梁、翠巍山上盛产生态蘑菇,以往因交通阻隔、无人采摘,大都烂在了山上,自打山区修通了旅游路、循环路,实现了村村通,山蘑菇成了‘香饽饽’,今年人们开着小车来采蘑菇,‘金疙瘩’生态蘑菇每斤售价高达250多元,普通蘑菇每斤的售价也在100元左右。我们真是依托大山奔富路。”应县白马石乡干部李国文欣喜地告诉记者。
马占富 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