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早,行走在大宁县产业集聚区发展服务中心,一派忙碌景象。正月十三,大宁县山西宇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春节后复工复产第一天。只见车间内,20多名员工穿戴整齐,都在认真地操作着。铣磨、精磨、抛光、磨边、镀膜、涂墨、胶合,一连串的加工流程结束后,镜片就制作完成了。“我们已经摘掉贫困帽子了。”正在抛光的杨大姐激动地说。杨大姐是大宁县曲峨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5口人,以前四处打零工,一家人生活也不宽裕,现在搬进新家园,有了新工作的她每月收入能有近3000元。冯晓玲是该公司办公室负责人,她说:“现在公司的员工大部分都是本地人,之前招人困难,后来县人社局出台了政策,帮助当地贫困户解决就业的同时,也帮我们公司解决了招聘问题。”近年来,大宁县积极想办法、谋对策,通过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参与的工作机制,鼓励和引导园区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乡入村设立生产点,重点创建了就业扶贫车间,截至去年11月底,大宁县共吸纳贫困劳动力3451人在“家门口”就业。“出去打工,顾不上家,在家照看老幼,挣不到钱。”不少贫困劳动力心中总有摆不平的“两本账”,而大宁县就业扶贫车间大大缓解了这一难题。“现在不用出远门就能赚钱。”在大宁县山西鸿晋塑胶科技有限公司上班的房喜风,谈起现在的生活,十分感慨。房喜风家在大宁县曲峨镇甘棠村,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打县里有了扶贫车间,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她心里踏实多了。“家门口上班,方便先不说,每年还能挣4万多元,一点不比在外打工差。”2020年,房大姐一家顺利脱贫。不只是大宁。去年以来,临汾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盯全市17个县(市、区)未脱贫的贫困劳动力这个重中之重、难中之难,通过深化劳务扶贫协作、组织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等,并采取了“因人设岗、上门服务”的方式进行精准帮扶,科学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并向社会公布了就业扶贫政策清单、服务清单和经办机构清单,取得了显著效果。王璐就是受益者之一。他今年刚满17周岁,是大宁县曲峨镇杜峨村在校学生,因父母均已去世,为本就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按照规定,王璐目前不能享受扶贫公益性岗位政策,但临汾市政府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通过“因人设岗”“一户一策”这种特殊的送岗位扶贫办法,其祖父王海生与曲峨镇政府签订了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协议,从此王璐的生活便有了希望。疫情发生以来,临汾各县(市、区)因地施策,解决企业用工和劳动者返岗问题,积极推动复工复产。一方面,线上实施“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通过市县两级公众号等平台为贫困劳动力送政策、送信息、送岗位、送服务。以网上招聘、网上服务代替线下活动。另一方面,及时恢复了“线下”就业服务功能,并同时启动了“点对点”复工返岗对接服务,协调交通运输等部门采取统一包车、包机的方式,保障老乡们安全有序返岗复工。截至去年10月底,临汾市参加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8281人次,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0738人,完成市定任务的114.2%。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一系列有力举措畅通了贫困劳动力务工之路,也增强了贫困家庭脱贫的信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临汾市努力开拓就业空间,挖掘就业岗位,让贫困劳动力端稳端牢“饭碗”,持续稳定脱贫。
本报记者杜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