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沁水鼓儿词:小鼓一敲话滔滔

时间:2021-03-11 22:01:24 | 来源:太行日报

◇李琼

沁水鼓儿词大约产生于明末清初,那时候的鼓儿词很简单。大家劳作归来,随手拿出放在墙角旮旯的鼓板,一手敲鼓一手打板,边说边唱。那些流传在乡间的神话传说、左邻右舍的长长短短,就在乐曲声中洒落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鼓儿词有了很多的粉丝拥趸。表演团队也渐趋规模,伴奏乐器开始增加弦乐,表演人员增加到三四人,并且还一人身兼数职。表演曲目有《包公传》《烈女传》《五女兴唐传》等各种传统鼓书,也有《智取华山》《送公粮》《王大娘养鸡》《周小卷巧治胡不安》《安家》等新曲目。

抗战时期,士敏县还专门成立了鼓书宣传队。那一时期转战这里的军队文人、著名艺人及作家都为其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这其中就包括现代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山药蛋派文学创始人赵树理。

赵树理,沁水县尉迟村人。在农村中长大的他不仅了解农民,也热爱和深通农民的艺术。沐浴在沁河艺术文化的柔风细雨中,15岁就学会了吹拉弹唱和掌鼓板,兴致所至,也小唱一段,如《石不烂赶车》《小经理》等。后来,只要有时间,赵树理都会去访问鼓儿词的民间艺人,和他们一块打打板,唱唱鼓词,探讨唱段,寻求改良的方法。他不仅仅是一个听众,更是一个参与者。1936年,赵树理在尉迟村看了赵高升师徒的鼓儿词表演之后,非常高兴,当即提笔在艺人的扇面题诗道:

不受权门白眼睛,朱弦鼓简独天真。

香灯伴我朝连夕,残话留人去复停。

事涉惊奇心向古,情临激处调转新。

歌喉一止方睡去,来日东君喜笑迎。

鼓儿词开场,一般说唱者都要先来一段冒头。冒头的内容可以是演员就社会热点发一些感慨,说一些题外话,或者给大家送送祝福等。一是为了先暖暖场;二是为了吸引观众,告诉大家节目快开始了,请尽快入座。冒头结束便开始了正题,通过长短不齐的民间韵语一段段说唱下去,或讲古代的传说故事,或讲身边的奇闻逸事。鼓儿词的唱腔洒脱,唱法原始天然,表演诙谐幽默,有着民间艺术独特的无羁与包容,也有着一方方言的神秘与骄傲,听起来不是天籁却胜似天籁,没有纯净的唱腔却有着纯朴的生活,没有表演的拘谨却有着生命的沧桑,酣畅淋漓之间抖落的是乡间的智慧与农民的情感。

沁水鼓儿词属曲艺类,以说唱为主,它的说唱板式分为四种,即“流水板”、“一横板”、“二横板”、“三横板”。艺人表演道具是“醒木”( 也称“惊堂木”)、“鼓箭”、“简板”。早期的代表艺人有田王旦、田巴旦等人,第二代沁水鼓儿词艺人有赵高升、赵世贤等。2000年,沁水鼓儿词的全部内容纳入《中国曲艺·山西卷》一书;2006年成功申请成为国家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行走在沁水的乡村,你仍可以偶尔邂逅鼓儿词的说唱。作者有幸在沁水县端氏镇的一个小村子里,目睹几位民间艺人的表演。透过他们的表情,我们能看到那个时代的人对鼓儿词的深深迷醉。但是,那个时代毕竟一去难复返了,鼓儿词的艺人们在失落中努力寻求着新的突破。幸而,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及社会力量开始关注研究鼓儿词,相信当这种关注积少成多之后,将再现在沁水的山山水水之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