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转型进行时】对标一流 “托”起区域医疗高地(上)

时间:2021-03-25 14:00:26 | 来源:山西日报

多项指标增幅明显,科研成果创下新高,山西白求恩医院以改革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对标同济医院,我省全面开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将同济医院先进的医疗技术引入山西白求恩医院。医院破旧立新,体制机制改革“一子落”激活了满盘棋,极大促进了山西白求恩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一张图表上,列举了山西白求恩医院2020年5月至12月的7项医疗指标与2019年同期相比的变化情况。“门、急诊的人次同比增幅达9.49%,住院量增幅达27%,手术台次增幅达38%,其中四级手术的台数增加超过70%,急危重症人数增幅达39%,引入新的医疗技术160项……”,山西白求恩医院同济山西医院副院长刘先胜指着几项增长幅度靠前的指标详细介绍。

数字变化说明了什么?山西白求恩医院同济山西医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吴华解释:“这几项指标是最重要的医疗经营状态指标,四级手术量和疑难危重病人的增加,体现了医院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时间回溯到2019年的8月,山西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签署了山西白求恩医院托管协议,引进其科学管理模式、先进医疗技术和优秀人才团队。把科学的管理模式复制过来,把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引进来,目的就是要在原有基础上达到“三提升”,即医院的管理运营水平、重点病种诊疗能力、医学科研与临床转化能力的提升。

从图表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三提升”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且已凸显出一些成效。山西白求恩医院是目前全省规模最大、床位数最多、功能最全、标准最高的现代化综合三甲医院。在一台名叫拓姆刀的设备前,仪器操作人员介绍,这是世界顶尖的放疗利器,代表着国际放疗界的最尖端科技,被誉为肿瘤治疗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发展”。该院肿瘤中心副主任宋建波深有感触:“它可以实现精准放疗,一次照射多个病灶,能为患者减少放疗次数和费用。”

拓姆刀的引进,标志着我省放疗技术水平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医院蔡司机器人手术显微镜也不简单,它可以把手术部位放大十几倍,使每一个解剖结构纤毫毕现,给骨科医生带来全新的视觉革命。“极大地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痛苦。我院目前是全国第二家、省内首家拥有蔡司机器人的医院。”该院骨科主任冯皓宇介绍。

2020年,山西白求恩医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发表SCI论文92篇、发明专利59项,这三类科研成果都在这一年创下了建院以来的历史新高。同年,山西白求恩医院成为山西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在临床、科研、教学各个方面得以平衡发展。

提供多方位超常规保障

2019年,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联合印发了《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在北京、上海等医疗资源相对富集的地区选择一批优质医疗机构,通过建设分中心或者分支机构,促进医师多点执业等多种方式,帮助患者流出多、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河北、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河南、云南、新疆八个省区被确定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试点省份。

通过跨省区的帮扶合作,力争在八个试点省区建成一批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准的科研创新转化平台,缩小其在重点病种治疗水平上与输出地医院之间的差距,减少跨省跨区域就医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9年10月,山西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首批试点省份,山西白求恩医院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首批十佳试点单位之一。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在区域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形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什么?要缩小差距关键着力点在哪儿?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黄二丹介绍,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由于中央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到2020年基本上各省已经持平,但资源的对等不代表服务能力相等,东部一带的医疗服务能力仍然远远大于西部地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跨省就医的情况不断增加。所以在“十四五”期间中央提出以国家中央财政支持为主,在患者流出比较多的省份设立区域医疗中心,聚焦具体专科,减少患者跨省流动。

2019年12月到山西白求恩医院担任党委书记兼院长后,吴华感受到整个山西医疗领域存在明显短板:一是激励机制不够明确,管理机制不够合理,比方说医院科室主任是终身制且有行政级别,极大限制了工作积极性;二是绩效问题,大家干不同的工作拿同样的待遇,限制了发挥积极性。

改革到底能不能成功?托管能不能管出效果?吴华也有过顾虑,但更多的是信心。因为这场从山西白求恩医院托管改革开启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背后是山西早就开始谋划的一盘大棋,2018年山西省就制定了致力于全面提升医疗水平的“136”兴医工程。

山西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波介绍,“136”兴医工程是我省提升医疗能力的一项战略性、牵引性、基础性工程,就是解决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目标和“136”兴医工程是一致的。去年山西省全面开启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以后,省政府出台了24项支持政策清单,统筹14个部门,从床位、编制、资金、审批、医保、人才、科研等方面给予超常规的保障,许多政策是突破性的,促进山西白求恩医院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

吴华到山西白求恩医院担任党委书记兼院长的同时,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3位专家也正式进驻该院,山西白求恩医院的改革驶入快车道。

破旧立新能者上

对标一流、破旧立新,改革的“第一把火”从哪里烧起?吴华第一个要打破的就是科主任终身制。全院科主任一次性“下岗”,取消临床医技科室的行政级别,实行竞聘上岗、定期轮换。经过竞聘,业绩突出、管理有方的科主任得到认可,技术过硬、能力突出、有开拓发展眼光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194名优秀中青年人才被选拔担任科室负责人、护士长,最年轻的科室主任、副主任分别是40岁、38岁。

科室主任终身制被彻底地打破了,科室主任不再是一个待遇身份,而是一个干事创业的平台和机会,那么科室主任还有没有那么大吸引力?

吴华说:“还是有吸引力的,我认为科室主任应具备几个素质,一是某一领域或专业的专家,二要有一定组织、协调和战略思考能力,三要有胸怀培养专业梯队。通过机制改革把有这些能力的人提拔到科室主任上来,就是为将来培养人才,发展专业。”

对标同济,医院的绩效考核体系也进行了重塑性改革。把医护人员可能涉及的操作事项全部列出来,根据难易程度和风险大小量化打分,重点向临床一线、疑难重症病种、高精尖技术等倾斜,确保多劳多得、优劳多得。机制创新一子落,改革大棋满盘活。有了这根考核“指挥棒”的指引,全院医务人员很快适应了扑面而来的“同济节奏”,只有从“走的速度”变为“跳跃式奔跑”,才能跟上医院和科室的要求。

破旧立新,着眼于人的体制机制的改革才是关键。有了良好的开局,接下来的改革会相对容易。吴华认为:“比如说服务态度,病人的就医感受往往体现在医院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和专业技术能力上,通过绩效、管理机制的改革,最后每一个医生、护士都会积极参与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之中去。”

山西白求恩医院在岗位和薪酬改革上动真碰硬,在山西的整个医疗领域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刘先胜说,其实这也符合省委书记楼阳生提出的山西白求恩医院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不仅局限于该院,一定要辐射全省,带动周边,共同发展。

“去年省政府制定的山西白求恩医院发展的五年规划里面提出‘12345’的目标任务。‘1’是白求恩医院要用五年时间进入百强医院,‘2’是两项机制建设,‘3’是三大项目建设,‘4’是四线发展,‘5’是打造五座高峰。”张波坦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个总目标”,即进入全国百强。

吴华认为:“这个目标还是比较高、比较难的,因为实现目标关键得靠人才,但是人才培养需要一个漫长过程,可能需要五年、十年、二十年,当这一代人成长起来以后,我们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才有可能实现。”

本栏目内容源自山西卫视“转型进行时”

本报记者周慧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