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纪念馆。 高扬摄
运动爱好者在挂壁公路里跑步健身。
村民们正在修剪打包花卉。 本报记者张谦摄
沿着通衢大道 追寻红色足迹
四月的太行山区,春光明媚,勃勃生机中还带着一丝凉意。极目远眺,太长高速公路在层峦叠嶂中蜿蜒向前,川流不息的车辆宛如长龙,消失在目光的尽头。G55二广高速公路是纵贯中国南北的大动脉,太长高速公路是其在山西省境内的重要一段。太长高速公路起点接线于太原绕城高速公路小店枢纽互通,经榆次、太谷、榆社、武乡、襄垣、屯留、长治,在长治市下秦村接线于长晋高速公路,全长210公里,总投资71亿元,全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1996年,我在太原上大学。当时,太长高速公路还没有开通,坐长途汽车走国道,需要五六个小时。如果坐火车的话,需要的时间更长,人也很多。那时候回趟家,真的很不方便。”长治市民王晓洁说道。太长高速公路于2003年开工建设,2005年11月正式竣工通车。它是山西省“大”字形公路主骨架的组成部分,也是山西省从省会到各市三小时高速通达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投入运营对山西省经济发展、对沿线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沿途红色旅游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抗日战争时期,山西作为华北敌后抗战的中心,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发源地,党领导八路军和人民群众英勇抗日的主战场之一,在华北乃至全国抗战中居于重要地位,发挥了特殊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此,三晋大地上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红色足迹星罗棋布,如星辰般闪烁着耀眼光芒。太长高速公路作为山西境内贯穿南北的大动脉,仿佛如一条丝带,将沿途众多红色景点连接了起来。沿着太长高速公路行驶进入武乡县境内,马上就有一股浓浓的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隧道上的军民大生产群雕组雕,公路两侧护坡上反映八路军将士英勇杀敌、军民鱼水情深的壁画让人目不暇接,再加上山顶上矗立着的数十米高的八路军战士巨型雕塑,给人以“穿梭红色走廊,领略八路文化,皆是武乡特色”的感觉。武乡县现存多达430余处革命历史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4026件(套)馆藏国家级革命文物。2020年,全县接待游客299.6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97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6489名贫困人口就业增收。“今天一大早,我开车带着家人从太原出发,沿着太长高速公路行驶了近两个小时,来到武乡参观游玩。‘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次自驾游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明白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参观完这里,我们还将到八路军总部旧址王家峪纪念馆和砖壁纪念馆进行参观。”正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参观的游客李祺峰说道。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太长高速公路武乡出口一公里处,是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历史的大型专题纪念馆,也是集收藏、研究、展示、传播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馆区占地14.8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主要有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临时展览馆、百团大战半景画馆、窑洞战景观、八路雄风碑林公园、八路军抗战纪念碑、八路军将领组雕、“和平颂”主题公园、八路军将领馆、徐向前元帅纪念亭10个旅游参观点,年接待游客达80多万人次。离开武乡县,驱车继续沿太长高速公路行驶。两旁青山依旧,心灵却得到洗涤。每一个红色景点蕴含着的强大精神力量,给予了我们强大的前进动力,驱使我们沿着红色足迹继续驶向远方……
本报记者李志江
打破发展瓶颈 焕发勃勃生机
暮春时节,行驶在长平高速路上,窗外的风景不断变幻:有“上党八景”虹霓峡旅游景区的山水,有红色教育基地申纪兰纪念馆,有晋豫古商道……牢牢地吸引住了南来北往游客们的心。长平高速地处太行腹地,大都在海拔800米到1500米之间,桥隧比例高达70%,工程难度之大超乎想象。虹梯关古道位于山西平顺连通河南林州市的悬崖峭壁上,是山西八大古关之一。它扼住虹梯古道的咽喉之处,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抗日战争时期,曾有日军自林县入侵,行到关下,民兵以滚木礌石,快速击溃了日军。虹梯关乡的虹霓峡谷内最为迷人的地方是碾潭沟。这里青山隐隐,溪水悠悠,峰回路转,峡清谷幽。枯水期,只有南崖上的飞瀑流淌,瀑水依石斜流,几经曲折,恣意迂回,似少女般飘逸温柔;雨季时,三股洪峰冲出20余米高的断崖奔腾汇合而下,气势磅礴,满谷轰鸣。谷底巨石石潭,光滑圆润,潭碧如染。虹梯关壮美的“天工地势”,却也给通行带来不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畅行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高速公路就是打开提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难题的钥匙。长平高速2009年开工,四年建成。它拉近了长治通往东部省份的距离,为晋煤外运打开“东大门”,是我省“三纵十二横十二环”高速公路网规划“十二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每逢周末、节假日,来申纪兰纪念馆参观学习的人们络绎不绝。平顺县西沟村那曾经杂草丛生、石多地少的荒芜山坡上,如今满目青翠,或梯田层叠,或草药飘香。两代人赓续传承,将一座座荒山变成了一条条“绿龙”,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深山里一处“氧吧”。尚智林是一家党参种植合作社的种植大户,他不仅种党参,还开发出了党参特色餐饮。“高速安全快捷,运输成本低下来,跟货上货及时,生意好做了许多。”他站在自家餐厅门前兴奋地说。4500亩山桃山杏、3000亩连翘、2000亩沙棘、10万多株核桃树,正成为村民的“绿色银行”。革命岩、劳模泉、血泪凹、互助组群雕以及申纪兰纪念馆……西沟红色旅游更是红火,不到2000人的小山村年接待游客量达20万人次。在这漫山遍野迎春花怒放的春色里,游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勇于开拓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甜蜜。从虹梯关古道到西沟,从挂壁公路到长平高速,处处都是三晋儿女砥砺前行,奋进不已的坚定步伐。多少年来,从长治经平顺到晋豫省界,只有一条当地人修建的盘山公路张河路,凿山而建,十分险要,被称为“挂壁公路”。“光这段路的车程就得两个半小时。”60岁的林水青是土生土长的平顺人,他亲历了长平高速开通前后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开通高速只需半小时。”展示着百里太行的险峻巍峨、记录着百年征程的光辉历史、闪耀着晋商光芒的长平高速,就在这逶迤起伏、伟岸迷人的山水间,奏响一曲多彩华章。
本报记者李楠
吸引能人回乡 振兴路上领跑
5月1日,群山深处,驱车以100公里的时速在太长高速公路上疾驰,穿隧道过桥梁,一路通畅。大约一个半小时,便从太原来到榆社县社城镇社城村花卉种植基地。5000平方米的玻璃智能温室育苗大棚里,一株株长寿花、仙客来、一品红花苗在苗床上排列得整整齐齐;大棚外前来订货的客户和运输车辆络绎不绝。“没有路,再好的东西种出来都运不出去,更卖不起价,更甭提发展产业啦!”看着眼前的热闹场景,站在智能温室育苗大棚旁的村党支部书记张海明感慨不已。社城村,位于太行山西麓浊漳河畔,独特的土石山区地质,使其有着发展农、林、牧业的良好资源条件。然而,多年来因缺乏一个真正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绿色产品卖不出去,村子发展不起来。2005年,太长高速开通,实现了我省从省会到各市“三小时通达”,大量涌入的人流、信息流,就像风吹麦浪,一举激活了这个高速沿线的沉寂小山村。“这是从拉脱维亚进口的苔藓泥炭花土,无菌、透水性好,适合种长寿花,这些花再过一个星期就能上市了。”正在给花苗浇水的村民郭卫是这座智能温室大棚的负责人,也是村里花卉产业的带头人和技术员。“以前一根甜玉米,从村里的地头到大城市的批发市场,要转三四趟车。运输时间长,成本也高,挣不了几个钱。”说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郭卫打开了话匣子,“高速路一通,从村里到省城也不过一个半小时。百里之外的能人回来了,千里之外的专家也来了。村里人的眼界一开,打破了传统的种植方式,致富的门路也多了。”看着一株株茁壮成长的花苗,郭卫很是开心。2017年,在政府返乡能人回乡创业的号召下,多年在北京从事花卉种植的他回村创办了花卉基地,采用“公司+能人+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建起玻璃智能温室育苗大棚1个、温室花卉大棚32个,年可育苗125万株、生产花卉125万盆,年产值达426万元,可实现年户均增收2万元。这边花卉温室大棚里生机勃勃,那边蔬菜温室大棚里枝繁叶茂。种植户张付平笑着说:“过去我们要把种的东西拉出去,现在路修好了,都是别人上门来收,还是先到先得!有了路,销量提升了七八成,收入都提高了不少。”社城村村委会主任张建明说,自从太长高速建设以来,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从外出务工地返回社城村来务工。“郑兴祥准备回来养羊;王四准备回来发展蔬菜基地;周炬人准备回来开办农家乐……”张建明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村民近期的创业意向。近年来,社城村依托便利的交通路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花卉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蔬菜大棚种植和中药材种植作为其脱贫致富的第二、三产业。特色产业有效带动148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万元,村集体年收入由2014年的9.8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40万元,走出了一条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的典型样板之路。春回大地,生机盎然。从空中俯瞰,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好像一条条美丽的彩练,在神奇而瑰丽的土地上翩然舞动,立体高速公路网络体系铺就的乡村振兴快速通道越走越宽。
本报记者张谦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通讯员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