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闻网6月8日讯(记者 葛海霞)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省“十四五”规划各专项规划系列解读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发布会。省工信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马运侠,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高彦清,省工信厅新材料工业处处长闫林,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主任助理邹伟龙,深入解读《山西省“十四五”新材料规划》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4月30日,省政府印发了《山西省“十四五”新材料规划》(下称《新材料规划》),《新材料规划》总结回顾“十三五”时期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国内外形势,提出“十四五”期间新材料发展的思路及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聚焦先进金属材料、碳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半导体材料、纤维新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前沿新材料等7个重点领域,分别设置专栏,按照发展方向、产业链条、承载园区以及重大项目等4个方面,提出系统性、针对性的发展路径。围绕《新材料规划》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提出实施重大技术突破、创新生态构建、产业能力提升、企业主体培育、集聚集群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产业链供应链保障、标准引领和服务支撑等8个专项工程,同时提出4个方面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的有效落实。
截至2020年年底,按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18)》分类,我省新材料产业共涉及36个大类、79种小类,拥有规上企业150户。我省在特种金属材料、碳基新材料、半导体材料等领域,具有一定的规模,部分产品和技术接近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比如,2020年全省不锈钢产量419万吨,位居全国前列,耐热钢、造币钢、车轴钢等21种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全省原镁产量10.4万吨,镁合金产能约22万吨,位居全国第二位。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单晶衬底材料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20年销售3万余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山西钢科公司突破了国产T800级碳纤维关键制备技术,实现规模化稳定生产。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掌握了石墨烯等储能材料产业化核心技术,实现了在电动汽车、无人机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潞安化工集团研发突破了聚烯烃弹性体等核心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同时全省初步形成一批有一定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以吕梁、运城为核心的铝镁合金材料基地,以山西综改示范区、忻州为主体的半导体新材料基地,以长治、晋城为重点的高端碳基材料基地等,涌现了太钢不锈、华阳集团等一批骨干新材料企业,培育了烁科晶体、晋投玄武岩等在国内材料细分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优势企业。康镁科技、晋坤矿产品等17家新材料企业还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初步形成了大型骨干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整体实力与发达省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很多领域还处于起步或产业培育阶段,在创新研发能力、产品结构优化、产业链条配套、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和问题。
我省的规划是,“十四五”期间,全省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保持13%以上,到2025年力争突破3000亿元,培育3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的企业,培育10家在全球领先的单项冠军企业、10家在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到2025年,全省新材料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力争达到3%以上,新建设2家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每年突破20项以上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力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实现高质量转化及产业化应用。
我省将加快培育1个千亿级、3个五百亿级、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努力构建“133”新材料产业发展格局——“1”即打造1个千亿级先进金属材料产业集群,第1个“3”即分别打造碳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半导体材料等3个500亿级产业集群,第2个“3”即分别打造纤维新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前沿新材料等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为了在“十四五”末,将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我省重要支柱产业,我省将组织实施新材料重大技术突破、创新生态构建、产业能力提升、企业主体培育、集聚集群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产业链供应链保障、标准引领和服务支撑八个专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