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5月,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我国生产需求持续恢复,新兴动能培育壮大,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企业效益继续改善,发展韧性持续显现,国民经济持续恢复,继续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
“受上年同期基数升高影响,5月份主要生产需求指标增速有所放缓,但是从环比增速看,保持基本稳定。”在16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5月主要经济数据公布,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从两年平均增速看,5月多数生产需求指标还有所加快;同时,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市场活力逐步提升,发展预期向好,内生动力加强。
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5%
总的看,5月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继续显现,国民经济保持稳定恢复。
工业服务业稳定增长。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的两年平均增长均为6.6%,产需形势改善。
投资和消费增长加快。出口也保持较快增长,5月份出口两年平均增长9.3%。
新兴动能持续壮大。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成效继续显现,高技术产业发展向好。“新业态发展迅猛,平台经济、网上零售、在线教育持续活跃,1—5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长15.6%,明显快于社零总额的增速。”付凌晖说。
市场活力稳步提升。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6倍,两年平均增长22.3%。规模以上服务业利润同比增长3.3倍,总量也超过了2019年同期。
就业形势继续改善。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25岁—59岁就业主体人口的调查失业率为4.4%,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这主要受益于几方面:经济恢复,用工需求在增加;就业容量较大的服务业加快恢复;援企稳岗等一系列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发力。
“就业确实还是有压力的。”付凌晖分析,今年城镇新增劳动力大概有1400多万,其中大学毕业生达到909万,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此外,部分接触型的服务业恢复还比较慢,可能对就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下一阶段,还是要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的支持,促进就业岗位的增加。同时,要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支持重点群体就业的扩大,推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市场主体预期较好。5月份,制造业PMI达到51%,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2%,持续稳定在临界点以上。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提升
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4%,比4月增速放缓5.3个百分点。怎么看待当前市场消费运行情况?
首先,增速放缓主要是由于上年同期基数因素的影响。上年同期社零总额在逐步恢复,基数在走高。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扣除基数效应的影响,5月份的两年平均增速为4.5%,比上个月还加快了0.2个百分点,说明市场销售总体是在逐步回升的。
其次,在节假日消费以及消费促进月活动等因素带动下,5月市场销售保持较好恢复态势。“升级类商品增长速度较快。从两年平均增速看,5月通信器材类、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类相关商品零售同比增长都在10%以上。”付凌晖说。与长距离旅行相关的服务消费稳步增长,比如航空运输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65%以上。
最后,从今年情况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升。付凌晖介绍,今年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3.4%,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24.5%,内需总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了87.9%。“这说明,经济增长的动力逐渐向内需增长拉动这种常态回归。”
“下一阶段,消费恢复仍然有很好的支撑。”付凌晖分析,一是就业在扩大,居民收入在增长,有利于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二是经济向好,国内疫苗接种超过9亿剂次,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意愿。三是随着一系列促进消费政策的实施和国内疫情防控总体有力,价格涨幅总体温和,有利于扩大消费。
价格保持稳定有较好条件
今年以来,随着经济恢复,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有所扩大,但物价仍处于一个温和上涨的状态。前5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只有0.4%,其中核心CPI上涨只有0.3%。“从我国情况看,价格保持稳定还是有较好的条件。”付凌晖说。
从供求基本面来看,我国经济整体上处于恢复中,主要需求指标还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从供给端来看,生产供给保持较快增长,供求基本面不支持价格大幅上涨。
从结构因素来看,我国粮食生产保持稳定,主要农产品供应比较充足,食品价格保持稳定有较好的条件;工业消费品方面,尽管上游行业的工业品价格涨幅比较高,但是由于下游工业消费品供给能力比较充足,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价格向消费品传导有限。
从政策因素来看,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没有使用“大水漫灌”强刺激政策。同时,相关部门还加大保供稳价的力度。
本报记者 陆娅楠
原标题: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加强(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