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智能公交为市民出行带来便捷。本报记者翁剑摄
本报太原7月15日讯(记者姚凡)日前,记者从太原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太原市今年6月被列入全省首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后,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据悉,在太原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智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平台建设取得实效,先后出台了《太原市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太原市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项目建设管理试行办法》等指导政策,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大数据高质量发展做好政策保障。太原市把优政、便民、利企、兴业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落脚点,重点聚焦城市综合管理类平台建设,构建城市智能运行中枢体系,提升城市数字化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结合实际,还组织编制了《太原市省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试点示范工程项目申报材料,重点建设城市数据大脑基础支撑平台。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太原市在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良好成绩。目前,全国首个太原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基本建成,正在测试。5G建设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截至目前,累计开通5G基站4923座,实现了中心城区、周边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下一步,太原市将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加快布局5G建设,到2022年底,全市5G基站将达到6000座,实现全市城区(含县城)5G网络连续覆盖,并开展5G应用创新和试点示范,培育5G应用的新业态新模式。在交通智慧化建设方面,太原市智能公交项目依托智能公交卫星定位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建成了以客流统计为基础的线网优化体系、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出行导乘体系,通过对公交运营车辆的实时监控和可视化、智能化调度,提高了城市公交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太原市智慧轨道交通运用智能化技术,实现票务服务数字化应用,通过与银行、八维通等单位合作,实现了纸质二维码、手机二维码、人脸识别、手机APP等技术在轨道交通过闸通行和支付场景中的应用,将轨道出行场景中的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打通,为乘客提供更为智能、多样、个性的出行服务。记者了解到,2001年,太原市开始建设太原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中心。该中心包含12328交通运输服务平台、太原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工程分平台、太原市出租汽车服务监督平台、太原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平台。通过上述平台,有效改变了原有的单一服务、被动监管方式,实现对出租汽车的“全可视化”管理。同时,太原市积极推进道路运输信息化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两客一危”车辆监控平台于2016年纳入交通部重点车辆联网联控平台。目前,重点运营车辆联网联控系统监管运输企业共计81家。太原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局将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积极推进太原市综合交通运输指挥调度平台建设,提升交通大数据和现代化治理能力,促进交通运输服务方式、运营组织方式等转型升级;加快推进5G东山智慧旅游公路建设,打造集专用性、安全性、智慧型为一体的旅游公路,助推交旅融合发展;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移动”等手段,提升太原地铁轨道交通运维和服务的全息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能力,打造业务智能联动、资源智慧配置的运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