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称“云中”“平城”,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是全晋屏障、北方门户,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大同,也是一座红色之城、英雄之城。大同的红色革命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创业史的缩影,大同地区党组织的创立为大同人民的革命斗争照亮了前路。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大同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英勇贡献。如果你想多了解大同,那么大同红色记忆馆,就是你一定要去的地方,这里,浓缩了大同红色革命岁月的关辉历史。四大展厅,尽展红色征程大同红色记忆馆,位于大同古城内县楼南街6-9号四合院内。暑假期间,游人如织,人们满怀好奇走进红色记忆馆,最后带着崇敬之情走出来,对大同这座古老的城市有了全新的认知。大同红色记忆馆隶属于大同市博物馆,是该馆“总分馆制”下的分馆之一,于2019年12月21日开馆。这是大同第一座具有弘扬现代大同红色文化和开展社会教育的专题博物馆,馆内设“红色记忆——大同现代革命历史文物展”,展出各类文物440余件套,图片380余幅,其中展出国家一级文物一套(12件)。“红色记忆——大同现代革命历史文物展”成功入选国家文物局2019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并获评山西省博物馆协会山西省首届(2019年度)博物馆精品陈列展览评选推介活动精品奖。据大同红色记忆馆负责人任冬介绍,“红色记忆——大同现代革命历史文物展”分为“曙光初照”“共赴国难”“革命到底”“缅怀先烈”四个单元进行历史叙述,回顾了从1921年到1949年,中共大同各级组织的发展和党领导下大同地区学工运动的历史,再现了党领导大同人民开展敌后抗战、抵抗日寇侵略、赢得民族独立、推翻旧政府、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壮举。任冬说:“这四大展陈内容,完整串联起了大同这座城市在红色革命期间的漫漫征程,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为这些荣光历史添加了佐证。”曙光初照,进步组织如雨后春笋首个展示板块,是对大同地区党、团组织发展的梳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这股强烈的革命之风也在塞北大地上呼啸,各类进步组织也随之在大同组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大同地区第一批中共党员及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大同铁路工人支部相继诞生。从此,大同地区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该馆讲解员刘晓东说,第一个展厅主要以照片的方式,介绍了数次到大同开展革命活动的中共北方区委党员何孟雄、大同第一批中共党员之一的铁路工人张树珊以及中共大同铁路工人支部书记杨凤楼的事迹。此外,还有关于曾创办宣传马克思主义进步刊物《平民周刊》的大同天镇籍党员、曾任大同铁路工会秘书的王振翼的事迹宣传,《平民周刊》的发行在大同青年中影响甚大。1925年夏,王振翼以大同铁路工会秘书的身份到大同组织工人运动,推动大同地区党组织的建立。展厅中,还展出了很多共产党人在大同成立党组织时期使用过的物件,军大衣、煤油灯、榆木炮等都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展厅内还介绍了在1922年到1945年间,党组织在大同地区发展的状况。很多老照片,都是大同地区各县区党小组和党支部的旧址和遗址,包括成立于1937年的中共雁北工委机关旧址照片、左云县最早的党小组、浑源县第一个党支部、雁北地区第一个基层农村党小组——中共广灵县鱼沟村小组等。“曙光初照”,带我们走进尘封的岁月,探寻大同地区红色基因的起源与发展。共赴国难,抗日事迹激动人心大同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重灾区。抗战爆发后,中共大同地方党组织遵照中共中央指示,迅速掀起了声势浩大、经久不息的抗日救亡运动。“共赴国难”章节主要讲述“九一八”事变后,大同人民和爱好和平人士在党的领导下反对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迹。本板块以时间为线索,从学生们的抗日自治联合会,到各界群众组织大阳丰反帝抗日大同盟(后改为雁北反帝抗日大同盟中心委员会),再到中共领导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在大同各县宣传抗日活动的照片,彰显了大同当地民众抗战的决心。“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开始全面侵华。8年间,日军在大同地区制造的骇人听闻的较大惨案就达40多起。展厅内,专门设置了一面墙,上面书写着日军在大同犯下的滔天罪行,刻印着被日军残害的大同民众的数量,让人心中激起无限悲愤,那不是简单的数字,那曾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悲愤中,迎来了“平型关战役”的激动时刻。这是发生在大同地区最难忘的战役,是中国军队全面抗战以来第一次大胜利。展厅内陈列着“平型关战役”战斗地图,以及当时战斗过程中拍摄的照片、战士们用过的指南针和望远镜等。文物静默,却记录着战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场景。展厅内,还大大小小陈列了各种抗日战争时期,民兵游击队使用过的瓷雷、情报信和掩护游击队用的工具,并用情景再现的布展方式,呈现了发生在灵丘的地雷战,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大同人民积极参加反“扫荡”斗争的历史。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大同的经历也尤为特殊。这里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日军为了推行其“以战养战”的政策,强占大同煤矿,惨无人道地奴役从全国各地来的矿工开采煤炭,以支撑其庞大的战争需要,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煤矿万人坑”。这段历史也被呈现在展厅内,就是想让更多人牢记历史,把爱国主义精神和保家卫国精神发扬光大。革命到底,让英雄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第三、四板块,是对大同红色革命历史的一段总结,主要讲述大同和平解放的始末和纪念牺牲在大同的革命烈士。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大同再次陷入战争之中。1948年春,随着全国局势的扭转,冀晋、晋绥野战部队在大同进入全面反攻,相继解放雁北各县,使大同成为一座孤城。1948年11月,晋察冀和晋绥部队1万余人在司令员兼政委王平率领下开到大同城郊,揭开争取和平解放大同城的序幕。1949年4月29日,国民党大同总指挥于镇河等赴西坟村与围城部队代表谈判,接受察哈尔军区副司令詹大南的5项条款,签署协议。5月1日,解放军进入四关、四门,国民党军1万余人缴械接受改编。5月2日,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全城人民欢欣鼓舞,夹道欢迎解放军入城,共庆大同获得新生。刘晓东说:“这一个个时间节点,串起的是大同城从动荡、漂泊到新生的岁月,更是红色革命征程迎来胜利的见证。”历史要永远铭记,要深切缅怀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英烈们。最后一个板块,是两个缅怀先烈的展厅。“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大同涌现出了无数的革命英雄。他们身怀家国,在党的领导下奋勇投身革命。他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忍受了不可回首的血泪之痛。他们中的很多人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令人敬仰。馆长推荐大同市红色记忆馆里,有一个专属展厅,珍藏着白求恩同志曾经用过的12件医疗器械,这是该馆的“镇馆之宝”。就让我们在大同市博物馆馆长王利民的带领下看看吧。1987年,大同市博物馆收到雁北文物工作站转交的一个箱子,里面收藏着12件医疗器械。打开箱子,文物工作者惊喜地发现,鉴定证明上清楚地记录着,这些医疗器械是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从美国带来并曾在大同灵丘抗战前线使用过的珍贵文物。白求恩曾在灵丘的抗日前线开展过医疗救护工作。这组珍贵的医疗器械是由大同市浑源县王庄堡村退伍老兵宫福祥老人于1984年捐赠给雁北文物工作站的。文物工作站工作人员还专程到北京找到曾担任白求恩助手的离退休干部王道建进行核实鉴定。王道建欣喜地确认,这些器械确是白求恩生前遗物。这组文物分别是:一件注射器、六把止血钳、一件卷棉子、一件镊子、一把手术刀、两把剪刀。宫福祥曾在一分区(杨成武部队所辖)卫生部当卫生员,同时又协助白求恩等军医在野战医院做手术。宫福祥老人回忆,1939年10月下旬,他随白求恩大夫上前线战地救护,手术室设在涞源西北部的孙家店村,阵地上炮声连天,敌机不时在村子上空盘旋,寻找轰炸目标。白求恩大夫镇定地做完最后一个手术后把一些器械交给了他。宫福祥仔细清洁后准备把器械放入手术箱中,白求恩大夫摇摇头,翻译告诉他:“白求恩大夫不久就要回国了,他很喜欢你这个小助手,这些东西是送给你做纪念的。”分手后宫福祥就再也未见白求恩大夫。他视若珍宝般地收藏着白求恩赠与他的医疗器械,直到1984年12月初将珍藏了四十多年的12件医疗器械和一册《临症秘典》捐出。2019年6月,省文物局专家们对这组文物进行了鉴定,认为其流转路径清晰可靠,属于历史名人的代表性物品,具有较大的历史意义和较高的历史价值,达到国家一级文物标准,遂将这12件医疗器械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