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因有高罗佩的一个世纪,才有狄仁杰的一个甲子。”这是说汉学界怪杰高罗佩笔下的狄仁杰形象“火遍”了世界。1934年4月,高罗佩(任荷兰使馆秘书)初来正在抗战中的重庆。一天,他在街头的书摊上看到一本清代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感到无论是情节还是写作手法,都没有把人物立起来。于是,高罗佩以狄仁杰为原型,用英文开始创作侦探故事。在使馆工作期间,高罗佩与同为秘书的水世芳女士恋爱(齐鲁大学毕业,系张之洞外孙女)并结为伉俪。得益于妻子对中国通俗小说的阅读量和对创作路径的提示,高罗佩让他笔下的主人公狄仁杰既有正襟危坐的“青天”之态,也有行径诡秘的“神探”之色,还有庙堂睿语的“能臣”之智。1952年,高罗佩把所著的《迷宫案》从英文译成中文,以《狄仁杰奇案》为书名,在南洋印刷社出版。1953年,又出了新加坡版的《狄仁杰奇案》,然甚无影响。后来,高罗佩改变思路,以英文版的《大唐狄公案》稿本出版。于是,一位集历史、悬疑、推理、武侠元素糅合的狄仁杰展示在了世人面前。主人公如同英国的福尔摩斯、日本的金田一耕助、美国的奥基斯特·杜宾一样,书写云谲波诡、光怪陆离的传奇故事。西方人对作品中盘根错节的闳富场面和引人入胜的情节拍案叫绝,后被译成29国语言,在38个国家出版。1969年,英国就拍摄了狄公案的电视剧;1974年还拍摄了电影《庙崇案》,演员均是外国人。四川大学教授、国际符号学专家赵毅衡于1981年在《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篇关于《大唐狄公案》的书评。之后,他联系外交官陈来元、《文学评论》主编胡明,互补所缺,一部荣耀东方的探案译著《大唐狄公案》便诞生了,作品没有完全使用现代小说的口语方式,并重排了狄仁杰年谱。作为政治家的狄仁杰在《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中均有记载,是唐朝辅国安邦、再造唐室的“牛”人。史学界对政治漩涡中弄潮的诸宰相进行评论,排出最著名的十三位宰相,狄仁杰是其中的一位。狄仁杰(630-700年),唐代并州(今山西太原)狄村人,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曾两度任宰相。他一生宦海沉浮,不畏权贵,执法刚正廉明,甚至敢于犯颜直谏。对武则天弊政多有匡正,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政绩卓著,爱民情结浓重。有知人之明,也常为朝廷举贤,凡举之人,皆为唐朝中兴之臣,如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朝中政风为之一变。时人称他为:“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成语“斗南一人”,即称誉狄仁杰之贤海内绝无仅有。武则天赐狄仁杰紫袍、龟带,并亲自在紫袍上写下“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狄仁杰著有文集十卷,《家范》一卷,《全唐诗》中有其诗一首,《全唐文》收录有其9篇文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狄仁杰在长寿元年(692年),被贬为澎泽县充任县令,适逢当地生大旱灾荒,百姓靠食野菜草根度日。他深知民间疾苦,赈济百姓、免去租税、革新吏治。这一年,澎泽一带发动起来,为他建了生祠。三百多年后,范仲淹在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被贬往润州任知州,途经澎泽县,拜祭狄梁公祠。他感于狄梁公的功德,洋洋洒洒写下了《唐狄梁公碑》(共1907字)。此文后来黄庭坚用楷书誊抄过,赵孟頫用行书誊写过。太原的白云寺(俗称:南十方院)位于市东南,始建于唐,原是狄仁杰为母还愿所建之观音堂。清康熙二年(1663年),天泽和尚建大雄宝殿,落成后取名“白云寺”,取名源于“飘浮在狄仁杰头上的白云停在红土沟上空”的传说。《宰相世系表·狄氏》中记载,狄仁杰可能是从北朝时期进入中土的胡人。2000年7月,王家峰村里某处在大雨冲刷过后,出现了一座古墓,被考证为“大齐车骑将军泾州刺史朱阳县开国子狄公墓志”,确认墓主正是狄仁杰高祖狄湛,墓碑上有“领民都督”,此职是胡人对首领的称呼,据此推断狄湛一族确是冯翊羌人。如今太原的唐槐公园狄仁杰的铜像,庄严持重,凝视端坐。此地是狄梁公故里,一株经历了千年风雨的古槐,相传为狄母亲手所植。狄仁杰这个山西历史上世界级的人物,在这个媒体不断翻新的时代,评书、电影、电视剧和游戏动漫,犹如“井喷”般地将他演绎得活灵活现,有关他的新生题材还会不断地发酵、续写。
卢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