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吕梁10月30日电 题:求索“共富路”一个山区县的破局谋变
作者 高瑞峰 白玉生 赵良琼
吕梁山西麓的石楼县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多年来,受交通不便、发展要素分散、产业基础薄弱等制约,县域经济遭“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尴尬局面。
为破此困局,石楼查找农业依赖性经济背后发展理念、模式、竞争力等方面的差距,坚持守稳基本盘、延伸价值链、拓展生态圈,培育产业、盘活农村、改善基础设施等,谋求推动石楼跨越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塬谷石楼”区域公用品牌带领“石楼金谷”“石楼有机红枣”等农产品走出大山、销往全国。石楼县融媒体中心供图培育产业 挖潜借势聚力联动
石楼工业发展基础薄弱,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农业。近年,该县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挖潜与借势聚力联动,致力于夯实县域经济基础。
石楼金鸡产业园项目总占地364.26亩,由北京德青源公司和当地政府联合建设,该项目瞄准“打造全省最大的蛋鸡养殖全产业链园区”目标,目前,年产鸡蛋约2.7亿枚,大部分供应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金鸡产业’带动关联产业,饲料加工可消化全县约20万亩玉米种植产量,废弃物转化有机肥加工,可为4万亩绿色有机农产品提供充足肥料。同时,通过就业、分红等形式,带动当地3800余人长期稳定增收。”该县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任永泉介绍。
山西石楼统筹城乡联动发展。石楼县融媒体中心供图同时,石楼上马一批“一气双电”(即煤成气和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项目,分三个区块同步推进煤成气产业,2021年内计划钻井22口,实现产能4亿立方米,并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落地。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石楼围绕新型工业、商贸服务、文旅开发、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等布局,以项目为抓手,壮大县域经济。2021年,实施项目66个,并确定重点项目31个。
此外,石楼持续推进“放管服效”改革,取消审批事项2项,优化审批事项52项,“不跑腿”“跑一次”办件比例达81.1%,加速释放市场主体活力。
盘活农村 唤醒土地“沉睡资产”
石楼全境分为山地区和丘陵区,黄土厚覆地表,是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区。为破解“雨养农业”产出效益低之困,该县持续推进坡耕地改机修梯田工程,全县范围内推动土地托管,实施农业“特”“优”战略。
山西石楼挖潜与借势聚力联动,致力于夯实县域经济。石楼县融媒体中心供图车家坡村是石楼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近年,该村优化种植结构,建成3000余亩有机农业园区,形成有机谷子、玉米、高粱、蔬菜等多个有机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全村年产有机高粱80余万斤、有机谷子约40万斤。”村党支部书记张国雄介绍。
截至目前,石楼县已建成21个有机农业生产基地。与此同时,依托当地无污染、纯天然的生态环境优势,该县打造14万亩优质小杂粮基地,及年产70万棒香菇生产基地;发展生猪养殖,打造集饲料加工、粪物处理、屠宰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山西石楼推动资源、资金、要素向中心村倾斜,盘活土地要素,探索农村土地资源价值提升的出路。石楼县融媒体中心供图目前,“塬谷石楼”区域公用品牌带领“石楼金谷”“石楼有机红枣”“石楼有机核桃”等农产品走出大山、销往全国,并涌现出车家坡、板桥村、禇家峪等一批“产业有特色、村庄有规划”的“明星村”。
在实施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农业“特”“优”战略基础上,石楼按照“缩减自然村、拆除空心村、培育中心村”思路,推动资源、资金、要素向中心村倾斜,盘活土地要素,探索农村土地资源价值提升的出路。
凿穿大山 赋能城乡融合发展
交通是生产要素流动配置的“动脉”,亦是改善区位条件的引擎。山西高速公路版图上,汾石(汾阳至石楼)高速公路也许并不起眼,但对石楼人来说,却是期盼已久。
作为山西高速公路网规划“4纵15横33联”中的“一横”,全长82.36公里的汾石高速公路,结束了石楼不通高速的历史。这“一横”便捷民众“常回家看看”“多出去走走”的同时,亦将牵动着这个山区县发展的“心跳”。
山西石楼持续推进“放管服效”改革,加速释放市场主体活力。石楼县融媒体中心供图正在修建的汾石(汾阳至石楼)高速公路,是石楼补齐短板、突破瓶颈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一个缩影。
“缩短两个小时车程哩”“周末也可以到太原逛逛了”“孩子们回家就方便了”……一句句欢言背后,是石楼人对便捷交通的憧憬。
当前,石楼全力推进“汾石”高速公路、“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加快环城路建设,持续提升县域交通条件,旨在建设大贯通、大循环内联外通的交通网络,扭转其区位劣势。
同时,统筹城乡联动发展,拉大城市骨架,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创建文明县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建设12个示范村,稳步提质40个重点村。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石楼是红军东征首战之地,也蕴藏着‘黄河奇湾’等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便捷的交通可以吸引更多人到石楼探寻高天厚土的‘魅力密码’,让石楼文化旅游资源实现沿线城市游客互送、资源共享、共同发展。”该县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