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抗日老兵吕二奴与他的连长的故事

时间:2020-09-04 17:00:06 |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9月4日电 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安葬着655位烈士,每一位烈士的生前身后事,都是一本英雄书,一部青春曲,远非墓碑上短短几十个字所能概括。在这个陵园里,安葬着一位特殊的烈士,他的生前身后事,可谓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为老连长守墓50年感天动地

在胡俊源烈士墓前,战友、部下吕二奴之子吕猯则感慨万千……

在陵园密密麻麻的碑林中,吕二奴之子吕猯则准确地找到了胡俊源先烈士墓。他拍着墓碑,感慨万千:“胡连长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烈士。阳会崖战斗打响的时候,他率六连把前沿阵地的300多鬼子赶到壕沟,指挥全连打退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击之敌。他最后在掩护战友们撒退时中弹牺牲了,牺牲的时候头发胡子长得很长。”

吕猯则所说的阳会崖战斗,指的是1943年10月中旬,我晋绥军区部队在甄家庄伏击日军的不到一周,日军以一个加强大队1000余人规模的兵力,对兴县地区实施反扑,企图重新重创我军挽回甄家庄残败的面子。我晋绥军区部队得到情报后,在县城以东阳会崖一带集结,严阵以待伏击日军。

吕二奴是兴县吕家庄村人。10月16日的阳会崖伏击战中,他所在的晋绥军区特务团六连奉命参加伏击日军战斗,在掩护主力撤退时,连长胡俊源不幸身中数弹,残暴的日军又围上去用刺刀一顿乱剌……班长吕二奴率领全班战士冒着全班覆灭的危险抢出连长遗体。当时由于条件所限,牺牲的烈士都是就地掩埋。以前连长对十几岁的吕二奴特别照顾,就像亲哥哥一样,打仗的时候总护着他。吕二奴和战友们守着连长的尸体哭了很久,看到准备安葬连长的地方十分简陋,连一副棺木也没有,吕二奴不忍心连长就这样掩埋,徒步20多里路,硬是把连长的遗体从阳会崖背回了吕家庄自己村里。

阳会崖到吕家庄的直线距离并不远,但由于两村之间是连绵的大山,去吕家庄要翻越重山,走过曲折反复陡峭不平的山路才能到达。整整走了一天,夕阳西下时他“带”连长回到村里。围观的村民看到这个八路军的身体上有数十处刀伤,无不潸然泪下……

吕二奴家里不富裕,借钱在邻村买了一副上好的棺材装殓后,把连长埋在了自家地里。吕二奴则继续跟随部队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1948年,在解放太原时负伤退伍,他的转业介绍信上写着右下肢、右手受伤,属三等残废军人。然而,吕二奴却回到村里过上了农民的生活。他没有找政府要抚恤金,直到1972年,全县给老兵换证普查时,才发现他的军人履历,并补办了《革命残废军人抚恤证》。

吕二奴时时牵挂着胡俊源连长,年年清明都会带着孩子去给连长上坟。由于自己腿脚不便,他一直告诫儿子吕猯则,将来有机会一定要想办法找到胡俊源的家人。吕二奴坚持为老连长守墓50年,直到1998年去世时仍叮嘱儿子吕猯则、孙女吕琴儿,逢年过节不要忘记给老连长上坟烧纸……

2011年,晋绥烈士陵园管理处王波、任虎鸣在奥家湾乡王家坡收寻烈士遗骸时,意外听说邻村吕家庄村埋着一名胡连长,他们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初步判断,这个胡连长应该就是陵园寻找多年的特务团六连连长胡俊源。去了吕家庄后稍一打问使找到吕二奴的儿子吕猯则,经过详细核对相关信息后,确定胡连长就是胡俊源。随后收迁人员由吕猯则引路找到胡俊源烈士墓地,将烈士遗骸迁入晋绥烈士陵园。

黄河两岸为烈士寻亲荡气回肠

1943年10月16日阳会崖战斗上战场前,为了支援八路军打鬼子,兴县老百姓给战士们送去了山药蛋,胡俊源边吃边感慨道:"好吃不过山药蛋"。可惜,战斗第二天,他就牺牲了,再也吃不到好吃的山药蛋了。这个故事被当时《抗战日报》的记者记下来写成了报道。2011年将胡俊源烈士迁入晋绥烈士陵园时,陵园工作人员特地为这位英雄连长墓前献上一碗蒸熟的山药蛋……

2015年7月,全国各地正准备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时,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与吕梁电视台两次入陕为胡俊源烈士寻亲。

他们先到阳会崖考察,又去了吕家庄寻访。吕二奴的儿子吕猯则只听父亲说过,老连长家在陕西绥德县的胡家什么村,具体的名字不清楚。

于是,他们来到绥德,挨个排查与“胡家”二字有关和姓胡的村子。他们边寻找,边发写有自己电话的纸条。大概找了有十六七个村子,但仍然没有结果。

天快黑了,他们从绥德返回兴县。巧合的是,当天晚上就有人给他们打来电话,对方称是胡俊源的本家亲戚。原来,当时王波主任把纸条留给了一个镇子里的一家汽车修理铺,修理铺的小伙子又将纸条给了当地派出所的所长。这位所长也姓胡,他听长辈们说过胡俊源的事。有了线索,大家深感庆幸。第二天,王波、任虎鸣就与吕梁电视台的记者再次奔赴绥德。通过这位所长,弄清了胡俊源的老家就在他们首次寻访时唯一没去的胡家圪崂村。

在绥德县烈士陵园竖有胡俊源的纪念碑,碑上写着“120师特务连长,牺牲在山西”,可惜没有更详细的信息。不过这基本可以确定碑上说的胡俊源,就是吕二奴的老连长。他们一行与绥德县民政局对接,最终确认了胡俊源的身份、出生等信息。几经波折,大伙终于在胡家圪崂村见到了胡俊源的后人胡凤忠,他们将吕二奴与胡俊源的故事讲给他听。听说参军一去便杳无音信伯父在山西兴县战斗中牺牲,并被战友背回自己村掩埋的经过,这位年届六旬的陕北汉子喜极而泣,当即决定秋收结束后立即赴晋祭奠亲人,答谢恩人。

2015年10月20日,胡凤忠兄弟俩来到兴县祭奠伯父,他们带着大包小包礼品第一站就来到距县城50里地的吕家庄村,坐在吕猯则家的热炕头上,两位已故战友的后人70余年后终于喜相逢……既像是久别重逢的兄弟姐妹,又像是多年未见的亲戚邻里,说不完的家长里短,道不尽的相思之情,连随行的兴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也克制不住连串的眼泪……

他们决定,要先祭奠吕二奴老人,以感谢他守护伯父墓冢数十年的恩情。然后再去烈士陵园祭奠伯父。此后每年清明,他都会到陵园的伯父墓前拜祭。

晋绥烈士陵园和吕梁电视台帮胡俊源找到了家乡、亲人,了却了吕二奴的心愿,胡凤忠也找到了自己苦寻数十年的伯父。在这跨世纪的数十年时间里,在跨越黄河的吕梁山与陕北山区之间,上演了一场守护、寻访、回家的荡气回肠的故事,传递出一种信念和责任。

忠义老兵吕二奴为老连长守墓50年的故事感动天地,催人泪下,在尘封半个多世纪后浮出水面。

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或许可以更加清晰心境去看待他们的故事。有一位名人说过:在绝对正确的英雄主义之上,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战友情谊是美好的,战火的高温淬炼、战争的残酷惨烈,打破了枷锁、融解了杂质、增添了血色,留下的是真实的人性,这只会给英雄的形象添加色彩。

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致敬千千万万像胡俊源、吕二奴一样的晋绥抗日将士们,你们为了保卫祖国山河和父老乡亲打击日寇落下终身残废甚至奉献年轻宝贵的生命。你们与所有天下黎民百姓一样,有血、有肉、来过、爱过、也恨过;致敬千千万万晋绥军烈属全家的老老小小,晋绥精神永远不老,革命真情永远不朽。(任虎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