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创造性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在全国开创了“可学习、可复制、可借鉴”的职业技能培训“山西模式”,加速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我省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技能人才保证。
三位一体 构建培训机构
“从知道可以培训就业到进入碧桂园物业公司,才3个多月。我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古交市桃园小区的张慧一脸兴奋。让张慧受益的是我省推行的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政府组织招聘会,再由山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给我们做物业管理员培训。持证上岗,工资能拿5000多元呢。”技能是就业之本。像张慧这样通过培训机构培训就业的劳动者我省有很多。职业技能培训成为他们改变人生的助力。为快速精准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促进就业。2017年以来,我省按照“人人持证,技能社会”的思路,坚持政府主导、制度保证、市场调配、目标导向等原则,构建完善“全劳动周期、全工种门类”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培训要由机构来施教,因此完善技能培训体系首先要推进培训机构体系的建设。最初,培训是针对就业相对困难人员设立的,各类经过考核的社会培训机构成为首选。随着,“全劳动周期”培训的提出,我省职业技能培训的覆盖面由单一技能就业扩展到培养技能人才、开展技能提升等方面。具备培训能力的企业、职业院校等也成为承担我省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的实施主体,三位一体的培训机构体系逐步形成。截至10月底,我省本年度在省人社厅备案的培训机构共有688个。为提升培训率,我省推出一系列补贴政策。如,各类企业职工培训符合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范围的,按照参加培训人数给予企业每人300元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各职业院校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校可按标准向省人社厅申请取证补贴。为提升培训质量,在培训机构选择上,我省将过去由人社、财政等部门认定方式,转换为公开招投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在全省范围内择优确定;在培训机构考核上,我省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两目录一系统管理制度”,制定合格率、就业率不达标的退出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培训资源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我省创新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方式,以企业为主体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范围从中央直属、省属部分国企,拓展到了有培训需求的中小微企业,培训年度任务由40万人扩大到55万人。太原重工冶铸分公司的浇注工康彦君去年参加太重集团组织的铸造技师取证培训,顺利通过铸造技师职业资格考试,一线技能得到提升和认可。同时,我省以技工院校为主体推进实施一体化教学,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供需对接。
全民提升 建立培训对象
“之前,我因为要照顾家,又没有技术,不能外出打工。得知县里组织贫困户参加免费技能培训后,我决定试试编织。专业老师指导,学得特别快。熟练之后,组装所需的原材料都配送到家,我只需要加工成合格的成品,工艺品公司会全部回收。不用出家门就能把活干了,给家里带来收入。真好。”沁水县樊村河乡樊村村民胡春霞高兴地说。沁水县今年紧盯重点群体,坚持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取证持证为标准,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截至目前,全县完成企业职工培训2150人、重点群体培训3547人、技能取证1740人。培训对象是培训体系的重点。近年来,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提升全民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连续3年将“实施全民技能提升行动,培训百万劳动者”作为省政府民生实事之一,全力推进实施。2019年我省在全国首家颁布职业技能培训8项地方标准,2020年推进建成全省统一劳动力建档立卡管理信息系统。劳动者需求与培训的匹配值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成才。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对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做出了全面安排部署。技能培训对象进一步扩大。为建立全覆盖的培训对象体系,2019年,我省提出构建全生命周期、大健康格局、终身学习型、知识技能型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化产教融合、供需对接。“人人持证,技能社会”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提升我省全民素养的治本之策。“人人”就是适龄劳动者都要持证,推行从劳动预备开始。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企业在岗职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劳动群体全盘纳入我省技能培训对象体系。针对不同对象,我省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并行推进。对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对通过职业介绍达成就业意向的劳动者开展“订单式”“菜单式”培训、对校企合作中用人单位需求的劳动者开展“项目制”“订单式”培训等。同时,我省规定每人每年可参加补贴性培训不超过3次,同一职业同一等级不可重复,为培训对象增加了选择空间。截至10月底,全省已组织开展线下培训88.95万人次。在建立全覆盖的培训对象体系中,我省抓住贫困劳动力这一重点群体,实施优先返岗、优先复工、优先吸纳、优先招聘、优先培训的“五优先”服务,开展特惠制培训,进一步促进其就业。
科学设置 健全培训内容
我省处于高质量转型发展时期,实施高端创新型人才培养引进工程、新型产业领军人才培育工程和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更新工程,科学设置培训课程体系,构建完整的培训结构显得尤为重要。“我觉得焊工实用。”“我看好面点。”今年,岚县人社部门针对就业需求旺和群众培训意愿强的工种、行业,制定出汽车驾驶、电工焊工、美容美发、烹饪面点等“五主十辅”培训工种“菜单”,在各村镇张贴。每个培训工种牌前总有人在研究适合自己的项目。培训内容是技能培训的基础。多年来,我省从涉及工种、课程内容、培训等级等方面推进“全工种门类”技能培训,不断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体系。在工种选择方面,我省立足于全国就业市场,着眼地域发展实际、产业机构调整需求,开展培训的职业多集中在产业用工需求量大,急需紧缺的“热门”行业上,如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等,加大了劳动者就业的可选性。在授课内容方面,我省人社部门积极探索,不断加大专项培训力度。针对转型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开展新产业培训;针对乡村振兴需求,开展文化旅游等培训;针对特色发展需求,开展非遗传承培训。我省还将各市县地域中极具特色的培训项目和内容整合,打造三级劳务品牌,提升培训体系的针对性,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目前,全省已培育发展了94个地方特色劳务品牌,认定10个省级劳务品牌。为满足不同层次学员对培训的个性化需求,我省大力推进培训主体采取“滚动式培训”,加强“初级—中级—高级”梯次培训,提高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重。“十三五”期间,我省各级、各部门和行业共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20万余人次。
本报记者张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