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攘的人群,巍峨的城墙,蜿蜒的驼队……11月16日,记者在太原市杏花岭区小窑头村看到了这幅以表现山西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为主题的巨大漆画。该漆画由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郭喜梅绘制,目前已完成整个作品的八成左右。
“现在这幅作品所呈现的内容,远比设计之初要复杂。”郭喜梅说,最开始只是围绕“太行·长城·黄河”,将山西十一地市的地标式景观进行简单呈现,但在随后的创作中,她觉得这样相对简单的处理,无法体现山西文化的厚重感。于是,长长的驼队、远处的城墙、热闹的集市便一一出现。“比如,这个驼队,看到它就能想到我们的晋商文化,能产生更深刻的印象。”郭喜梅说。由于篇幅较大,这幅44平方米的漆画需要分成18块来完成,但要将之完全没有色差完美地融为一体,并不简单。“人画一半,天画一半。”
据郭喜梅介绍,漆画的制作有“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四要素,外界的温度、湿度,对创作过程都会有影响,而她正在创作的这幅作品,已经历了春夏秋冬的更替,这无疑提高了对创作者的要求。“洒粉需要在漆没干时完成,可夏天温度太高,如果太慢漆干透了,就得磨掉重来。”郭喜梅说。
这幅漆画不但能看,还能“摸”。将手指放在画上轻轻抚摸,能感觉到不尽相同的凹凸感,甚至能摸出城墙上的城砖。“作品每个部分景观、内容不同,工序也不一样。”郭喜梅说,克服了“天时”“地气”带来的困难,剩下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完成每个细节。
如今,经过近一年的精细打磨,这幅篇幅庞大的漆画作品现已经完成八成左右。“我希望能够早点完成它,然后再创作一些自己喜欢的其他题材作品。”郭喜梅说。
本报记者 陈彤 文/图
原标题:非遗传承人绘巨型漆画展示山西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