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十三五”成就巡礼】“绣”出人民满意的宜居之城——“十三五”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综述

时间:2021-01-13 22:00:30 | 来源:太行日报

推进“两下两进两拆”专项整治行动,拆除违建和围墙(挡)304.66万平方米,改造新建306万平方米,新增车位48330个

开展“三洗六见一红旗”活动,修补路面17.8万平方米,清洗路面232.8万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9109处

运行供热主管网718公里,供热能力2625万平方米,用户入网面积2846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95%以上

供水管网总里程达550公里,供水用户5.9万户,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9.6%以上

市区污水收集处理率为100%;中水回用率达到24%;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

□本报记者 张晓东 李海波 曹妍

一座城市就像一个“家”。 一个家庭的幸福感来自于整洁、美丽、文明、有温度;一座城市的幸福感也来自于整洁、美丽、文明、有温度。

“十三五”时期,我市把加强城市管理工作作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品质的重要任务来抓,积极践行“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以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为目标,通过对城市“绣花”式的管理,晋城的城市面貌朝气蓬勃,越发大气靓丽,处处体现着细节之美,彰显着良好的人居环境。

■持续整治,实现“颜值”“品质”双提升

“经过改造,我们这里的环境大变样,和漂亮的新市街更般配了。平时,我们来这里锻炼锻炼身体、唠唠嗑,真正舒心!”看着拆除违建后新建的绿地、停车场,住在新市西街与前进路交叉口附近的居民纷纷点赞。

在2020年开展的“两下两进两拆”专项行动中,我市仅用3个多月时间,拆去违建300多万平方米,平均每天约3万平方米的拆违速度,不仅创造了晋城拆违的速度之最,更拆出了公平正义、拆出了干部作风、拆出了群众满意。

“十三五”以来,我市坚持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品质为抓手,大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专项行动,全力开展“两下两进两拆”专项整治行动,稳步推进主城区“十纵十横”主次干道品质提升,统一规范门头牌匾,规整建筑立面,拆除违建和围墙(挡),并对拆除后的空地全部建设停车场、街头绿地和便民设施,实现了城市“颜值”和“品质”的双提升。截至去年底,完成广告下墙33.64万平方米,实现了大型墙体、楼顶、桥体、擎天柱等各类广告基本清零,管线下地267.8公里,规范、绑束线缆795.26公里;拆除违法建设、影响市容的建(构)筑物以及围墙(挡)304.66万平方米,改造新建306万平方米,新增车位48330个。

连续开展三年的“三洗六见一红旗”活动,由党政机关发挥带头作用,动员全市各行各业开展城市环境大清洗,并通过清单管理、台账分解、红旗督导评比通报等机制,着力解决影响城市环境的突出问题。目前,市直单位、各行各业和市民群众5000余人开展了3次城市环境大清洗活动。活动中,对35条主次干道及21条城市道路的慢车道、人行道、路沿石、隔离带、天桥进行清洗,共修补路面17.8万平方米、维护人行道5.03万平方米、路灯杆刷漆1.1万余根;清洗路面232.8万平方米、主次干道树木17.48万株、绿化带134.18公里;洗墙刷墙34.69万平方米,清洗楼顶约15.29万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9109处,清理积存垃圾7842吨,营造了全市上下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浓厚氛围,让干净成为晋城的鲜明底色。

与此同时,建立“城市家具”日常管护责任制,全市各权属单位对各自管辖的城市灯杆、站牌、岗亭、候车亭等“城市家具”进行全面清洗维护,并在电力环网柜、通讯光交箱、公交候车亭、报刊亭、阅报栏等“城市家具”上设置公益广告,既美化了市容环境,又增添了城市景观。

■当好“城市保姆”,增进民生福祉

“十三五”以来,市城市管理部门牢固树立“城市保姆”的服务理念,着力从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影响切实利益的问题入手,健全完善城市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供暖、供水、供气等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切实做到在服务中加强管理。

城市供气更加清洁稳定。连接“西气东输”管道,实现了沁水站、阳城清管站同时向市区供气的双气源保障;运行高、中、低压燃气管道1037.14公里,覆盖主城区、金村区、南村区,居民用户达19.1万户、工商业用户1213户,市区气化率达98%以上。

城市供热面积稳步增加。修订完善《晋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促进了供热能力和服务的提升。目前,市区运行供热主管网718公里,供热能力2625万平方米,用户入网面积2846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95%以上。随着环保形势日益严峻和清洁取暖改造工作的持续推进,2019年我市积极采用“大温差”技术引进阳城电厂热源,加快建设阳电至市区集中供热热网工程,预计2021年10月底建成投运,增加供热面积达1700万平方米。

城市供水水质更加洁净优质。2019年,启动了“大水源”工程建设,建设日水处理能力10万立方米的全市首座地表水处理工艺水厂——第三水厂 ,从高平引张峰水库优质水源进入市区,并与第一、二水厂共同形成覆盖主城区、北石店片区和金村新区(丹河新城)的城市供水体系,着力解决市区供水紧张、水源单一等问题,确保市区老百姓喝上优质地表水。同时,不断扩大供水管网覆盖面,加快老旧管网改造,推进智慧水务建设。目前,供水管网总里程达550公里,供水用户5.9万户,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9.6%以上。

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有序运转。市区污水处理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收集处理率为100%,中水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和热电补水,回用率达到24%;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同时,加快推进正源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项目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721”工作法让城市更有温度

“工程开工以来,市城管执法人员创新管理方法,把办公桌搬到一线,努力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既保证了工程顺利建设,又维护了工地施工环境。”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项目现场负责人张永亮感慨地说。

“十三五”以来,我市积极推行“721”工作法,即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同时,积极建立健全市、区、街道办、社区管理网格,推动执法重心下移,逐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上下联动”的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动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更加规范到位。

针对流动摊点、占道经营,我市积极探索审慎包容监管机制,采取“五允许三严禁”管理办法,提前干预、合理引导、精准服务;针对“马路市场”导致的环境差、交通堵、秩序乱等问题,建立了一批临时便民服务市场,维护了良好市容秩序。

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我市抓住5G时代和“六新”发展的有利机遇,积极推进智慧城管平台升级改造,启动了智慧城管建设项目“126”工程,即依托一套城市管理监督考核体系,建成数据资源、指挥调度两个中心,构建智慧城管、市容AI管理、路长制管理、应急指挥、智慧执法、公共服务等六大应用平台,推动智慧城管重装上线,全面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