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窗口”办理业务相比,通过App、公众号等“互联网+政务”,只点击鼠标,坐在家里就可办理有关事务,省时、便捷,少跑路,“线上办理”理应受到群众的青睐。然而近日有媒体记者采访时发现,一些政务服务有时“线上办理”比窗口办理更费时、更麻烦。
政务新媒体被认为是“指尖上的网上政府”,可为什么“线上办理”反而麻烦、费时呢?从报道中可看出,是APP过多,程序过多,维护不到位造成的,总而言之,是物的问题,是“指尖政务”遭遇到了“堵点”,运行缓慢,让办事群众使用起来感到不方便,从而“敬而远之”。需要指出的是,在许多时候,不仅仅是办事群众有意见,就是基层干部也头痛。前不久,就有报道这样说:“一人照管60个手机APP账号、3部手机随时连着充电宝、上厕所开会都不忘‘刷分’,这是部分社区工作者在应付各种形式化考核时的情景。”手机上政务APP太多,有的甚至要求每天打卡“留痕”,耗费时间精力,影响工作生活,政务办公群成“秀场”,甚至是“干得好不如晒得好”,从而沦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随着4G网络的普及和5G网络的迅速发展,“指尖政务”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行政办公信息化成为了崭新的时代潮流。“互联网政务”模式的出现,畅通了信息传播途径,拉近群众与政府服务距离。举个例子,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不少社区通过微信群发布防疫通知、普及科学知识,建立社区干部、志愿者和居民互助群,帮助解决生活难题……社区活动不再依靠上门通知,微信群随时更新。通过社交软件拉近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的距离,不仅改变了社区工作的形态,也有力提升了服务居民的效能和水平。可以说,小小微信群,发挥了大作用。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建而不管、用而不精,是基层电子政务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各级各部门在政务APP建设上各自为政、各搞一套,既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也徒令基层干部和办事群众难以适应、无从选择。因此,基层电子政务建设决不能满足于“有了就好”“建了就完”,建而不管只会让群众离我们越来越远。要知道,“触屏时代”“互联网+”对生活的融入和塑造是谁也无法阻止的。政务服务网络化、行政办公信息化,同样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群众在哪里,服务就要到哪里。政务新媒体的发展,不仅要注重“形”,更要注重“实”。说到底,政务上网是为了更好地问政于民、服务群众,提升治理效能。政务新媒体发展得如何,很重要的就是看面对突发事件能否快速反应、对网友诉求是否及时回应、为群众办事是否便捷高效。但旧习不除,推出再多政务创新恐怕也会被形式主义附体。而这,是需要持之以恒加以治理的。只有聚焦为民服务、办好实事,政务新媒体才能多出实绩、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