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省委“三农”重要政策文件解读(上)
4月1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对《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关于支持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3个重要文件进行解读。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志杰表示,3个文件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中央精神山西化、方案化、责任化,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是落实今年任务的“施工图”,也是“十四五”时期的“任务书”。
“四个统筹”“两个加强”确保农村生产生态生活全面兼顾
新阶段做好“三农”工作总的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总抓手,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要求,乘势而上、负重赶超,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实现与全国现代化进程同步。刘志杰介绍,《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集中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重点部署脱贫地区、脱贫人口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工作。《关于支持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支持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任务,聚力打好一产翻身仗。
3个文件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线和脉络,可以概括为“四个统筹”“两个加强”。
一是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决守牢守好“三农”发展底线。全面提升稳粮保供能力,贯彻执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聚力打好种业翻身仗,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确保全省农民收入增速和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统筹产业发展和生态功能两大布局,坚定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在产业发展布局上,做实做强三大战略五大平台,做优做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创新创建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生态功能布局上,聚焦提质提升“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功能,努力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是统筹县域镇村体系发展和村庄建设两大规划,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把村庄规划编制置于镇村体系发展规划全局,完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公共服务均衡协调。
四是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将全省117个县(市、区)划分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整体推进县、先行示范县,统筹政策支持、资金项目和成效考核。
“两个加强”,一是加强政策措施保障,确保实现第一产业赶超进位目标。从资金投入、政策支持、科技服务、要素保障等方面集中支持,形成合力。把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结合起来,确保可操作、能落地、真管用。二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完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对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强化党委农村工作机构建设、强化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等都提出明确要求,对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和督查考核提出新的要求。
今年的“三农”重点工作,可以概括为“四个新、两个确保、两个开好局起好步”。“四个新”即健全完善推进乡村振兴新机制、奋力实现一产高质高速发展新进位、塑形铸魂引领乡村建设新风尚、改革创新培植乡村发展新动能。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聚力抓好耕地和种业两个要害,确保粮食安全不出大的问题。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要开好局起好步,实现“十四五”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粮食稳产保供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
确保粮食安全和生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对稳产保供作了全面部署。今年小麦长势良好,春播粮食面积呈增长趋势,粮食生产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一季度,全省生猪出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也要看到,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需求呈刚性增长,而我省粮食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波动较大,在稳产保供上须臾不可放松。
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张软斌表示,下一步,在粮食生产上,重点是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
耕地要在保数量、提质量上下功夫。保数量上,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牢守好5757万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提质量上,重点建设高标准农田,这是提高耕地地力和粮食单产的重要一环。今年全省将新建成高标准农田280万亩,到年底总量可达1900万亩,占到耕地面积的1/3,农业的生产条件将会明显改善。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我省是农业种质资源大省,现存农作物种质资源189种、7万多份,居全国首位。下一步,重点从“保”“育”一体、“建”“管”结合入手,打好种业翻身仗。“保”就是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完成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为优良品种选育打好基础。“育”就是加快前沿育种技术研究,开展“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小麦、玉米和杂粮新品种。“建”就是加快良种繁育基地县和区域性特色品种繁育基地建设,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种子企业。“管”就是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力争“十四五”时期,把我省建成北方种业研发和供应基地。
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性保险等政策,对前20名产粮大县予以奖补,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切实压实地方党委政府责任。
在生猪生产上,一手抓产能恢复,一手抓非洲猪瘟防控。突出抓好能繁母猪、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大县和一批重点项目。落实好已出台的能繁母猪补贴、生猪良种补贴以及生猪生产用地、环评、保险、贷款等扶持政策,对生猪调出大县前5名进行奖补,充分调动发展生猪生产积极性。毫不放松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健全动物疫病属地网格化管理机制,落实非洲猪瘟自检和官方兽医派驻制度,落实好清洗、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关键措施,确保我省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我省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32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但是有些脱贫县、脱贫人口还存在一定的返贫风险,关键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张玉宏具体谈了“如何衔接、如何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问题。他表示,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是今年乃至整个“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出台具体实施方案,用脱贫攻坚体制机制推进乡村振兴,用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具体来讲,要扎实抓好六方面工作。一是统筹谋划分类指导。全省117个县(市、区)划分为三大类,明确重点任务,统筹政策支持、资金项目、成效考核。31个先行示范县重点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样板;40个整体推进县重点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46个重点帮扶县重点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实现平稳过渡、有效衔接;二是政策举措调整优化。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五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变“四个不摘”为“四个加强”;三是防贫底线严防死守。今年将进一步健全机制,对易返贫致贫的人口,紧盯收支状况和“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等,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三位一体”监测方法,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扶贫,针对性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落实好兜底保障政策;四是增收支撑紧抓不放。就是要把培育和支持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根本之举、长久之策。围绕“特”“优”战略,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培育发展带动帮扶主体,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抓好产业、光伏、生态等扶贫项目资产后续运营维护,深化拓展“五进九销”消费帮扶措施,实现农产品价格险、灾害险在重点帮扶县全覆盖,通过产业发展把脱贫群众带起来。同时把技能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硬任务、硬举措、硬支撑,实行建档立卡、精准培训、考核评价、发放证书和安置就业“一条龙”推进。今年组织完成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70万人次以上;五是兜底保障织密织牢。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依托,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强化农村低保、医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性兜底保障措施,确保符合条件的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六是搬迁后扶落实到位。要持续压实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省直相关部门帮扶责任,突出抓好产业就业帮扶,确保每个搬迁户至少有一人就业。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区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