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忻州古城声誉日隆,与平遥古城不相伯仲,大大提振了山西人的自信心。其实,同属忻州市的代州古城,从历史文化价值看也毫不逊色。仅仅在古城内,现存的就有3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五一”期间,记者专程驾车体验一番。代州古城是代县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支撑,是中国古代北境著名的边塞重地和军事重镇,也是中国古代南北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商埠,历为州、郡、道行政治所和军政治所。是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的中国民间绘画画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代州古城古为上馆城,始建于东汉末年。光绪《代州志》载:北魏“明帝始移郡治于上馆城,即今城也”。万历《代州志》载:“雁门秦汉以来称雄郡”。阿育王塔,俗称白塔,坐落在代县县政府后院内。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原为木结构,称“龙兴”,唐宋几经废兴。金兴定二年(1218年)元兵南下时,州人举火焚烧,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建为砖塔至今。阿育王塔因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阿育王而得名,他生活的时代距今约2200年。传说他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奉佛舍利。据《法苑珠林》记载,阿育王塔在中国有19座。此其一也。据记载,阿育王塔下有地宫,储存有佛舍利、佛像、佛经等物。地宫上建台基,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50米,东西宽30米,高1.5米。塔建在台基正中央,为单层喇嘛塔,砖砌,圆形平面,周长60米,高40米。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构成。塔座高大,为须弥座式,束腰周围刻有花饰、荷瓣及陀罗尼经,是其他喇嘛塔中少见的雕刻方式。在中国现存元代喇嘛塔实例中,此塔的造型、比例和建造艺术有其独特之处。塔为圆锥体、佛教藏式造型。作覆仰莲瓣及重涩混肚与方涩的须弥座式,雕刻着各种花饰、荷瓣和印度的“陀罗尼经”。塔身上施曲尺形弥座,座上承刹杆。原有砖作相轮十三层,两层已毁,上覆盖盘,中装金顶宝珠。造型秀美,雄健挺拔,雕艺高超。2001年6月25日,代县阿育王塔作为元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948年春,周恩来、任弼时随毛主席居代县时,曾在塔旁摄影留念。边靖楼,位于古城中央,俗称鼓楼,又名谯楼,意为靖边安民,是古代守望敌人、击鼓联络、指挥作战的军事设施。明洪武七年(1374)由吉安侯陆仲亨建。楼为砖木结构,斗拱规整,梁架精巧,结构合理,建造宏伟。由砖券洞台基和三层四檐歇山顶楼身组成,基底平面东西长43.3米,南北宽33.3米,台高13.3米。楼身高26.7米,总高40米,面阔7间,进深5间,四周围廊。二层设勾栏,三层于勾栏之下设平座。南悬巨匾两块,一为“声闻四达”,长8米、宽3米。一为“雁门第一楼”,长5.3米、宽2.7米。北悬巨匾一块,长8米、宽3米,上书“威镇三关”四字。此外,楼南一层和山门上还分别挂有“晋北形胜”“共登青云”牌匾。楼内供设大鼓1面,大刀1把。代州边靖楼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座木质鼓楼,也是万里长城沿线最高大的楼式建筑,被长城专家考定为长城第一楼,与应县木塔齐名,素有“代州鼓楼应县塔,正定府的大菩萨”之称。叶剑英元帅曾题诗“威震三关壮代州,声闻四达雁门楼,欲穷千里登临眺,紫塞滹沱困卧牛”。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边靖楼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亦称孔庙,位于古城西南,始建于唐代,后因战事烧毁。明洪武二年重修竣工,形成了占地1.5万余平方米的古典建筑群。坐北向南,东有忠义祠、文昌阁,西有明伦堂、节孝祠,忠义祠左右设学正、训导二署。为华北现存最大的州文庙,是我省稀有的古典建筑。文庙分前中后三院。印象最深的是,前院植唐槐两株,距今已1300余年,其中一株已中空,但树中长出一棵杏树,“槐抱杏”寓意“怀抱喜信”“怀抱幸福”,给予求文运的人们美好的希冀。中院正北为大成殿,面阔5间,进深5间。明间、次间隔扇雕刻精致,有三绞灯球六碗,五绞四碗嵌橄榄球纹,双绞四碗古老钱等7种之多。殿内八卦攒顶,相传上面藏有避尘珠,颜色鲜艳不落尘埃,其木雕艺术和斗拱结构为我国稀有。殿前筑露台雕栏,甬道为五爪团龙石雕。据导游介绍,大成殿蓝色琉璃屋脊上的九兽和五爪团龙石雕提升了文庙的价值,是2006年成为国务院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因素。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毛主席路居纪念馆和钟楼。据史料,代州古城保存着特别丰富的文物,古城内外现有新石器时代、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各时期文物遗迹、自然资源等444外。此外,古城内还有西城墙和西门瓮城、城隍庙、武庙等,以及众多堪称中国北方民居典范的建筑。代州古城,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冀卫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