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创投 >

我国首个自营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建成投产海洋油气开发进入“超深水时代”

时间:2021-06-28 16:00:31 | 来源:山西日报

6月25日,《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获悉,由我国自营勘探开发的首个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在海南岛东南陵水海域正式投产,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全面进入“超深水时代”。

据中国海油有关负责人介绍,气田投产后,每年向粤港琼等地稳定供气30亿立方米,可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气需求,使南海天然气供应能力提升到每年130亿立方米以上,相当于海南省全年用气量的2.6倍,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和提升我国深海资源开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表示,“深海一号”大气田的成功开发使我国深水油气开发能力和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建造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打开南海深海能源宝藏的“钥匙”,实现从300米向1500米超深水挺进的历史性跨越。

国际上一般将水深超过300米海域的油气资源定义为深水油气,1500米水深以上称为超深水。深水是全球油气资源重要的接替区。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蕴藏在海洋之中,其中40%来自深水。

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起步较晚,但经过近20年的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中国海油已相继攻克深水、高温、高压领域三大世界级油气勘探开发难题,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体系,使我国跃升成为全球少数能够自主开展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国家之一。

“深海一号”大气田距海南省三亚市150公里,于2014年勘探发现,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千亿立方米,最大水深超过1500米,最大井深达4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发现的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超深水气田。

水深的量变带来了作业难度的质变。海面下水深每增加一米,压力、温度、涌流等情况就会完全不同,开发难度呈几何倍数增加。

为高效开发“深海一号”大气田,中国海油采取“半潜式生产平台+水下生产系统+海底管道”的全海式开发模式,并为其量身定制了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

据“深海一号”大气田开发项目总经理尤学刚介绍,能源站按照“30年不回坞检修”的高标准设计,设计疲劳寿命达150年,可抵御百年一遇的超强台风。最大排水量达11万吨,相当于3艘中型航母。它的建造实现了3项世界首创技术,以及13项国内首创技术,是中国海洋工程装备领域集大成之作,刷新了全球同类型平台建造速度之最。

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看海上,海上油气增储上产看深水。我国海洋油气资源丰富,仅南海油气资源总量就站全国油气资源总量的1/3。“深海一号”气田的勘探突破和成功开发,不仅打开了一扇通往南海深水油气“宝藏”的大门,更坚定了我国进军深水、在南海深水区找油找气的信心和决心,展现了该区域油气产量的巨大潜力。

据中国海油相关负责人介绍,“深海一号”能源站的建成投用可带动周边陵水25-1等新的深水气田开发,形成气田群,依托已建成的连通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天然气管网大动脉,最大限度开发生产和输送天然气资源。预计到2025年,我国南海莺歌海、琼东南、珠江口三个盆地天然气探明储量将达1万亿立方米,建成“南海万亿大气区”,有效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深海一号”项目不仅对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同时带动了我国造船、钢铁、机电等工业的发展。该项目总投资约236亿元,带动了国内造船业攻克大型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建造,还联合相关厂家开展了深水聚酯缆、钢悬链线立管等15项关键设备和系统的技术攻关。以“深海一号”为示范工程,中国海油建立“半潜式平台+水下生产系统”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模式,打造深水设施“供应链”和深水制造“联合体”,努力构建以国内产业链为主的深水工程技术体系,不断带动“全链条”能力提升,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记者 王璐

原标题:我国首个自营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建成投产 海洋油气开发进入“超深水时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