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交口县,男子返乡养驴,带动乡邻增收。高瑞峰 摄
中新网吕梁6月28日电 题:山沟里的返乡“驴倌”:回馈这片难舍的乡土
作者 高瑞峰 李生智
驴叫声骤起,打破了山沟的宁静,半山腰,一处驴舍引人注目。
六年来,赵彦平在这个逼仄的山沟,闸沟垫地、开荒修路,建起了标准化养驴圈舍。
27日,见到赵彦平时,他正在圈舍中与一头驴“较劲”。“驴脾气上来了,犟得很。”赵彦平轻抚驴鬃笑说,莫名其妙就耍起了无赖。
2015年,少小离家闯荡生活的赵彦平,回到家乡山西省交口县回龙镇西窊村,扎进村旁的山沟里,当起了“驴倌”。
“小时候家里穷,早早外出谋生,在外打拼二十多年,经营矿山机电和民宿生意,算是小有所成。”赵彦平说,年龄渐大,想回家了。“2015年,偶然参加一个关于驴业养殖的活动,被‘国内驴存栏量不断下降,市场前景看好’吸引,决定回乡养驴。”
山西省交口县,男子返乡养驴,回馈乡土。高瑞峰 摄
自此,赵彦平便被“圈”在这山沟里的驴舍。他几乎每天都要走一遍驴舍,观察驴是否健康,看看食料投放状况。
“驴全身是宝,驴肉、驴皮、驴奶都有可观的经济价值,驴肉是美味食材,驴皮是阿胶的主要原料,当地少见的驴奶,每斤售价四五十元。”说起养驴,赵彦平打开话匣子。
近600头驴,全年消耗干草1000吨左右,仅干草一项,可带动周边乡邻增收近六十万元;全年可消耗当地农民种植的玉米、高粱等约300吨,收购总价七八十万元;不少村民在驴舍务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山西省交口县,返乡“驴倌”赵彦平在山沟中建起标准化养驴圈舍。高瑞峰 摄
从走出大山到回归乡土,赵彦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西窊村这个山高坡陡的小村庄注入发展生机。眼下,他正筹划着扩大养殖规模,建起了处理驴粪的有机肥厂以及农产品加工等配套设施。同时,在繁殖技术、市场渠道开辟、多元产品开发等方面下功夫。
他说,虽然市场需求坚挺,但养驴业繁殖难度大、养殖周期长,而且本土消费市场也需要培育。“驴奶富硒,也是天然低脂肪、低胆固醇的有机食品,但人们更习惯于喝牛奶。”
“我也是个‘驴脾气’,认准了就一直干到底。今年50岁还不老,还能干好些年。”赵彦平笑着说,他的目标是在这个山沟沟里打造生态、环保、绿色循环农业,养殖、种植品牌化发展,为这个走哪儿都是“老家”的地方做点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