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子
玫瑰椅
扇车
平板车
据《礼记·曲礼》载:“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周礼·考工记》则曰:“攻木之工:轮、舆、弓、庐、匠、车、梓。”可见,木工不仅是中国最古老的手工业之一,而且很早就应用于车船、兵器制造、屋舍建设、农具加工以及生活用具制作等,涵盖了古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榫卯,是中华传统木作的灵魂。在木构件上,凸出部分称为榫(榫头),凹进部分称为卯(榫眼、榫槽),两者相互咬合可使木构件紧密结合,无钉无胶,却天衣无缝般牢固。榫卯结构的使用,史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依据连接构件的不同形态,衍生出千变万化的组合方式,充分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匠心独运。《周礼·考工记》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榫卯的发明与应用正是因材施艺、顺应造物,于精巧中蕴藏着阴阳相生、含而不露、以制为衡、天人合一的深刻文化内涵。在现代工业时代背景下,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深度发展,作为非遗项目传承的木工榫卯技艺受到持续巨大的冲击。该项技艺愈来愈罕见,相随的榫卯结构特征及其文化内涵也越来越鲜有人知了。所幸,尚有民间匠人们坚持活化这项流传几千年的传统手工艺,使其连带着内敛厚重的人文价值时有展现在大众面前,并得以传承。其中,微型榫卯木作便是一种值得期待的尝试,它既能再现榫卯结构的原貌,还具备小巧精制、方便拆卸拼装的特点,既可作为供人观赏的摆件,也可作为供人把玩的智慧玩具,让人们在观赏、交互的过程中直观地了解榫卯结构,从而激发大众对榫卯木作传统文化和手工技艺的兴趣。原山西日报印刷厂职工常效高便是尝试微型榫卯木作的佼佼者。他年轻时就自学木匠手艺,家中的大小木制家具都是亲手制作,并坚持采用传统榫卯结构。经过40多年的钻研和实践,他熟练掌握了传统木工的多项技艺,尤其偏爱微型榫卯木作。
试做微型农具重拾旧时记忆
起初,常效高接触微型榫卯木作是为了给外孙做玩具——鲁班锁。鲁班锁是古代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智力玩具,也是榫卯结构的经典代表之作,各构件采用榫卯互锁,结构精巧,暗藏玄机。玩鲁班锁可以开发大脑,灵活手指,从中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木作文化和工艺的魅力。常效高经常给外孙讲自己童年在榆社农村生活的时光,讲起拾柴、推米、磨面干农活的场景。为了再现那段记忆,他用半年时间,按照与实物尺寸1∶8的比例精心制作了一组反映旧时农村生活的微缩木艺农具。这组木作碾子、磨盘和扇车采用传统全榫卯木工工艺,还原了农村常用农具的外形和结构,特别是扇车内部的转轮,结构复杂,部件繁多。农具各个部分相互独立,能方便地拆解和安装。它们既可作为家居摆件,也可用于农具的结构和功能展示。这组微型榫卯木作农具承载着常效高对童年生活的记忆,也承载了他对往日时光的纪念。
探索微型木车轮舆榫卯巧工
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木车一直都是重要的生产生活用具。榫卯结构历来是木车制造的核心,车轱辘、车厢、车架的制作都离不开榫卯。《周礼·考工记》载:“一器而工聚焉者,车为多。”说明了古代制作木车的复杂与难度。常效高依照与实物1∶10的比例,先后制作了两架微型木车。一件作品是供人搭乘的微型带轿木车,共用了101块木构件。微型木车的榫卯是制作的难点。一般榫卯尺寸厚度为6mm~15mm,而微型榫卯厚度最小的仅有1mm,要想严丝合缝,制作误差不能大于0.1mm,对工匠的经验和手艺要求极高,对时年70多岁的常师傅来说,更是面临着技艺、眼力、精力的三重挑战。为达到制作工艺的精度要求,常效高精心选择硬木红酸枝,并根据木材纹理开料,并且特意自制了一套宽度1mm~4mm不等的微型凿子,以确保榫卯尺寸的精确。《周礼·考工记》云:“凡察车之道,必自载于地者始也,是故察车自轮始。”木轮是木车的核心,是优先考量的部件,也是榫卯密集的部件,它决定着木车的牢固程度和使用性能。木车车轮主要由轴、毂、辐、牙等部件构成,车轮边框叫辋,也称作车牙,一般由6片或9片弧形构建榫卯首尾连接而成。车轮圆不圆,主要看车牙。车轮中心是一个有孔的圆木,叫毂,圆孔用以贯轴。车轴是一根横梁,上承车舆,两端露在毂外。连接毂与牙的是辐,为直木条,要求平直且粗细均匀。连接辐与毂的榫卯仅有7mm×2mm,而且对辐宽与毂上开卯的深度都有严格要求,如果匹配不当,车轮就会摇摆不定。木车轿厢的部分叫“舆”,轿厢上部为弧形实木顶棚,两侧是镂空的方形窗棂,每个窗格边长仅有4mm,难以实现榫卯结构。一番心思后,常效高先用机械钻头打圆孔,再用自己改造的微型凿子修整边角,纤细平直的镂空窗格便制作完成。当有光透过细密的小方格照进轿厢时,纵横交错的光影使木车显现出别样的美感。另一件作品是拉货的微型平板木车。平板木车虽然看似结构简单,但加工难度依然不减,全车由125个木构件组成。车轮结构与微型带轿木车相同,但车轮造型更趋完美,制作更加精细。这件平板木车的工艺重点是位于车架前方密布的网格构件,这种设计既保证有足够的载货面积,还减轻了车体本身的重量。网格纵横交错共16组,采用小格肩十字交叉榫,直材交叉结合,构件宽度不足4mm,榫卯不足2mm,要使其连接严丝合缝、整体线条流畅、横平竖直绝非易事。没有精密的测量仪器和制作工具,常效高全凭经验和手感使其制作达到完美。正所谓“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挑战微缩明式家具制作技艺
榫卯结构历经数千年发展,在明式家具中的应用种类已有100多种,其发展达到巅峰。明式家具是匠人和文人共同创造的一种艺术家具,也是榫卯结构与文人审美的完美结合,明式椅子是其中的代表之作。明式家具的椅子式样繁多,以玫瑰椅为扶手椅中最常见,其靠背、扶手与椅面垂直相交,再辅以不同风格的装饰,使整体造型纤细秀美,轻巧别致。玫瑰椅分为7个种类,常效高选择其中的券口靠背玫瑰椅作为蓝本,探索微型明式家具木作的制作工艺。他制作的这件微型玫瑰椅长10cm,宽7.5cm,高15cm,选材用微凹黄檀,全椅共24块木构件由多种榫卯结构连接而成。椅腿及扶手均采用圆材直料,前后椅腿系一木连作。扶手与前椅腿、搭脑与后椅腿均采用挖烟袋锅榫造法接合。椅子座面由面心板、大边、抹头、穿带攒边打槽装板。正面和侧面椅盘下施罗锅枨,采用圆柱二维丁字结合榫。一对混面的横枨出榫嵌入前椅腿足部,与其他3个椅腿横枨组成步步高赶枨式。此件微型玫瑰椅整体造型接近券口靠背玫瑰椅,由于缩小比例的关系,考虑到整体呈现效果和制作难度,常效高对它的原始结构做了细微调整,省去了券口和部分枨子与矮老。挑战第一把微型玫瑰椅成功后,常效高趁热打铁,又制作出第二把玫瑰椅,再配以茶几,仿若生动再现了一个古代文人品茗畅谈的生活场景。常效高在家中的阳台上辟出一个小空间作工作室,从传统工具到现代机械样样俱全。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锯、刨、车、钻、磨等操作中始终保持着对榫卯木作的热爱,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不断挑战着传统木作技艺。随着一件件精美微型榫卯木作的诞生,常效高和他的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与关注。2020年,他的多件微型榫卯木作作品入围“第二届山西省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带轿木车”荣获优秀奖。“知得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常效高用自己的勤勉和执着,坚定地守护着宝贵的文化遗产,实践着“工匠精神”,在中华传统木作技艺的传承中打磨着自己的一颗匠心。
常春燕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