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河水》以太行山区的风貌为空间背景。这里有莽莽苍苍的王莽岭,巍峨挺拔。它没有南方山脉的妩媚,有的只是雄伟高峻。王莽岭上有一条公路,叫挂壁公路,公路挂在万丈悬崖上面,太壮观,太险峻。太行山进入山西境内是平顺、晋城。到了太行山腹地,你才真正觉得这座山太伟大了,明白为什么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会成为我们重要的根据地。《漳河水》的作者阮章竞出生在温暖的南国,是广东中山人。他的家乡有很青翠的山,也有看不到边际的蓝色海洋,但他把太行山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现在我们明白了阮章竞先生的诗人气魄,本该是很温柔的南方人,怎会那样大气,那样豁达。先生热爱太行山,热爱太行山的人民,大山给了他太多的滋养。在20世纪文学发展的过程中,诗歌的主导倾向由抒情逐渐转化为叙事,这一变化在解放区最为明显。随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入人心,作家们的文学方向与审美主体发生了变化,叙事诗开始担任起重要角色。《漳河水》写作和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前后,它代表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新旧社会变革带来的翻天覆地的新生活,是当时的年轻人最热衷于追寻和向往的。《漳河水》全诗分为3个部分,分别取名为“往日”“解放”“常青树”,以荷荷、苓苓、紫金英3个农村妇女为中心人物,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将她们各自的爱情故事作为线索,描写她们在面对爱情时从最初的美好幻想到幻想破灭后的哀怨,再到斗争反抗的过程,表现了农村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变化以及主动争取自由解放的思想变化。第一部分“往日”写的是新中国成立前的情况,着重表现的是封建旧式包办婚姻给3个人带来的悲剧,可以视为一种对于旧社会、旧制度、旧习俗的控诉。在第二、第三部分的“解放”和“常青树”里,“漳河发水出了槽,冲坍封建的大古牢”。荷荷、苓苓、紫金英3人通过各自的努力挣扎反抗,最后在新社会中重新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事实上,通过对荷荷、苓苓、紫金英3个人物命运的分述,阮章竞还对人物进行了严格的差异化分类:荷荷是勇敢能干甚至泼辣的,束缚她的是旧的婚姻制度;苓苓性格具有双重性,既是忍辱负重的,又是能“觉醒”、能“斗争”的,束缚她的是传统的“夫权”思想;紫金英比较软弱,加上年轻丧夫,独养幼子,承受着更大的生活压力,所以处处卑微,自己看不起自己,在她身上,既有封建婚姻制度束缚下的不得自由,又有封建男权思想束缚下的“自轻自贱”。这3个形象的差异化设计,正传达了新社会对各层次“封建”的突破和解放这个主题。正如作者自己所说:“作品刻画了三个妇女形象:荷荷、苓苓、紫金英。荷荷勇敢、苓苓机智、寡妇紫金英则较懦弱。她们性格不同,但最终殊途同归,都走上了争取幸福的道路。”革命是狂风骤雨式的,但阮章竞先生所表现的革命的胜利,是更深刻、更深邃的,那是钻入人心的。他讲人怎么改变自己,怎样由于时代变革而改变了人的命运。先生笔下这些长诗所展现的,是革命带来的更深刻、更内在的成果:那就是人的改变,人的命运的改变,以及女性为了这些改变所做出的努力、所付出的代价。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封建压迫下的痛苦,也可以看到在新生活的召唤下,她们如何得到新生。在暴风雨的同时,还有很温柔的,春雨般滋润的,春风、春雨、春阳般温暖着人心的这种内在的改变。新中国成立前,荷荷、苓苓、紫金英们,向往党领导下的美好生活;进入新时代,女性同胞延续着先辈的风采与精神,守护着我们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2020年,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行各业的女同胞挺身而出、坚守岗位、辛勤工作、英勇奋战,用无私无畏展现女性风采,以担当作为贡献巾帼力量。从重症病房争分夺秒的救治,到城乡社区群防群控的坚守,从流水线上加班加点的生产,到科研实验室夜以继日的攻关,一个个“她”迎难而上、冲锋在前、顽强拼搏、日夜奋战,有的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这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严峻斗争中,广大女同胞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昂扬斗志,发挥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重要作用。不管是为一蔬一饭的“小日子”默默耕耘,还是为“九天揽月”的华彩梦想勇攀高峰,国家进步为女性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她们也自觉地把自身的追求奋斗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古往今来,中国女性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姿态驰骋在历史的洪流中,从未缺席。生逢伟大时代,亿万中国女性走进了新时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同时,也成就了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张荔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