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9月5日电(记者李新锁)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相关资本、技术、产业等热度攀升。能源行业如何把握“减碳”节奏、力度?4日,中外专家聚首山西太原,呼吁防止运动式“减碳”,系统性考量“双碳”路径。
当天,山西省能源研究会携手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德国博众能源转型论坛(德国Agora Energiewende)、思源碳中和科技(山西)有限公司、南方电网集团共同主办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分论坛——“第一届中欧清洁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高碳经济省份,山西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高于全国和全球平均水平。
基于这样的现实,英国儿童投资基金会中国办公室项目主任刘强表示,山西如能实现“双碳”,意味着中国就能实现“双碳”,这是山西对于其他地区的借鉴意义。
“双碳”之下,能源行业压力陡增。此前,中国一些地方“一刀切”去煤电,金融机构对煤电项目抽贷断贷。在此背景下,防止运动式“减碳”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2010年至2020年,深圳经济增长1.34倍,实际碳排放量增长16%,基本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
“人口和经济增长是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能源效率提高、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结构升级抑制了碳排放增长,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深圳市原副市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唐杰说,过去15年,深圳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与碳达峰同时发生的经验具有广泛借鉴意义。
在唐杰看来,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结构升级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措施。
针对行业内外对于“双碳”的盲目和冲动,道达尔能源亚洲研发副总裁徐忠华表示,能源转型并非意味着不需要化石能源。能源企业要进行碳中和、碳汇研究。在此之前,能源企业要重新评估现有能源结构、业务,提高竞争力,才能有资金流实现能源转型。
作为能源省份,山西建立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发展模式,比其他省份更为紧迫。
山西省能源研究会理事长程章建议,山西要建立起政府管制、财税政策、市场手段、法律法规相结合的低碳化发展机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科学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指南,科学处理好发展与减排、省情与国情、保持传统能源优势与发展新能源的关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