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是周六,一早起来,住在杭州滨江的鲍女士就记得要做一件要紧的事:把10多年前奶奶买的两张藤椅,拿到松木场修修。
“椅子蛮好的,我们一直在用,不舍得丢。”她开车跨越半个城,当年那个做椅子的李师傅还在。
绍兴的李师傅,从20来岁开始就在杭州松木场编藤椅。
时光悠悠,一晃30年。
老底子三潭印月、岳庙一带
茶室的藤椅都出自我手
“每星期六,我不来这里坐坐哦,心里就不舒服。”57岁的李森明满脸笑意,手上的活也不停。一旁的老伴陈阿姨应和:“对这里有感情了。”
因为很多老主顾在这一带,李森明夫妇几十年都扎根在王家弄这幢居民楼前。周围街坊都跟他很熟了。
有时候,陈阿姨去南昌带孙女,只剩李师傅一个,老街坊会帮着照看摊子。老居民路过就打招呼,还逢人打广告“这椅子毛好嘞”。
编织藤椅的手艺是陈阿姨祖上传下来的。身为陈家女婿,李森明聪明、认真,很快学到精髓。
两夫妻等儿子长到1岁,就到杭州讨生活。没别的,日复一日踏踏实实编椅子。
“老早的西湖景区,三潭印月、岳庙一带的茶室椅子,都是我们编的。边编边可以看风景,苦是苦的,也有味道的。”陈阿姨笑得灿烂。
“我用的藤条很实在,不是化纤合成的,很环保,而且用得时间越长,坐着越舒服,跟油漆一样亮锃锃的。”李森明也笑得灿烂。
“很多院士都坐我的椅子嘞。”李森明给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展示微信上的转账。前段时间,他们还拿到一笔3万大订单,有家公司订了很多椅子放在休闲区。说话间,附近陈经纶体校的夏教练,戴着鸭舌帽,骑一辆红色自行车来订椅子。“我前后买了3张高背椅,每张1000元,1张圈椅750元,现在来买张躺椅1500元。”
夏教练觉得虽然贵,但挺值的,“两张高背椅给我父母买的,他们坐了后就认牢了,我也给自己添了一张,确实满舒服。几年下来,一点不嘎吱嘎吱响,很牢固。”夏教练说,这种老底子东西好,历久弥新。
李森明告诉他,下个月躺椅可能做不出来,手上活多,老伴又要去南昌了。他摆摆手:“没事,躺椅明年夏天才用。”
从小帮忙的儿子很争气
儿子媳妇都是浙大研究生毕业
“一张小椅子,手工做做都要两天的,躺椅就更费工夫了。”李森明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他手上编着的小椅子,要400元,这个价格好多年没涨了。
“我们像裁缝一样,很慢很慢,一针一线都要认真的,每周六要坐在这里的,不好出洋相。”陈阿姨说。
编了一辈子藤椅,李森明两只手,老茧丛生,指头变形,一到冬天就流血。
“我们是苦出身,吃得了苦。”在杭州30多年,一大半时间他们都住在地下室。早上4点多起床,一直做到晚上九、十点。周末出摊,随意吃点泡饭。起早贪黑多年,后来终于在汽车北站附近,买上一个40平米的小房子。
夫妻俩一直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为了儿子,一分钱都要省下来。让人欣慰的是,儿子从小很懂事。小时候暑假到杭州,就一个小板凳,常常坐在父母旁边整理藤条。
“我就跟他说,如果不读书就做这个。他听得进去,读书一直很努力。在杭州读大学的时候,他周末也来帮忙。”说起儿子,陈阿姨眼眶有些湿润,儿子1岁后他们就离家打拼,没怎么陪伴,但儿子很争气,一路读书读到浙大研究生毕业,现在在一家建筑公司当副总经理。儿媳妇也是浙大研究生毕业,在大学里教书。
“婚礼上,我儿子在台上说,看到爸爸妈妈这么辛苦,没有理由不好好读书。”两夫妻在台下,听得眼泪直流:辛苦一辈子,苦也甜。
儿子有出息,成家立业,家里条件好了许多。儿子也劝过老爸,不要干得这么辛苦了。但夫妻俩觉得,做不动了再说,几十年编椅子都习惯了,也很快乐。
如果这算人生赢家
那就算吧
唯一的遗憾就是这门手艺,后继无人了。
“这么苦的行当,是没人肯做的。”陈阿姨说,要赚这个钱,是要靠时间,勤勤恳恳地一点一点编起来。还有一点,要知足、常乐。
我跟陈阿姨说,抖音上有你们做藤椅的视频。有网友说你们是人生赢家,靠双手培养出了这么优秀的儿子。两位老人笑呵呵地说,人生赢家的定义真是这样的话,那就算吧。
本报记者 方力 通讯员 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