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大同12月14日电 (高雨晴 胡健)20年前的今天,历经1500余年岁月沧桑的云冈石窟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修缮维护到数字化保护,从普及传承云冈文化到深入开展“云冈学”研究,20年后的今天,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云冈石窟天翻地覆的变化。
云冈景区——第20窟露天大佛 云冈研究院供图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1000余尊,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其雕刻艺术精湛,造像内容丰富,堪称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代表了5世纪世界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前的云冈景区外围 云冈研究院供图早在1931年,云冈石佛寺保管委员会就已成立,自此,云冈石窟有了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面对石窟长期荒废的状况,老一代文物保护工作者对石窟进行清理、修缮,使云冈石窟初步具备旅游开放条件。
云冈山顶北魏寺庙遗址——“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云冈研究院供图1961年,国务院公布云冈石窟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批准划定石窟保护范围。此后几十年间,云冈石窟先后进行“三年保护工程”“八五保护维修工程”“109国道云冈段改线工程”等,为该石窟申遗及后来的保护维修,奠定良好基础。
第18窟3D打印佛像(北京建筑大学) 云冈研究院供图北京时间2001年12月14日零时25分,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5届会议上,中国政府申报的大同云冈石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由此,云冈石窟成为中国第28处世界遗产。
云冈石窟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庆典大会 云冈研究院供图申遗成功,让云冈石窟受到更多关注。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大同召开。该会议汇聚了中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石窟寺考古等问题进行探讨。其间,与会者提供百余篇学术论文,其中大部分为云冈石窟保护与考古研究的成果。
为兑现申遗时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诺,大同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启动石窟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使云冈石窟核心景区面积扩大10倍,面貌焕然一新。这一年,云冈石窟成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 云冈研究院供图值得一提的是,此后4年间,云冈石窟联合考古队在进行窟顶考古发掘时,发现两处北魏至辽金的佛教寺院遗址和铸造工场遗址。其中,北魏佛教寺院遗址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较完整的石窟寺遗迹。该考古项目入选201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4年,云冈数字中心的成立让云冈石窟进入“数字化”时代。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石窟风化速度进行监测,对石窟本体进行数字化采集并建立洞窟数字档案,利用3D打印技术成功复制出云冈第3窟、第12窟和第18窟……近年来,该中心在石质文物检测技术、洞窟研究保护及资料档案保存技术等方面均取得创新突破。
云冈石窟申遗成功碑 云冈研究院供图为深度开展“云冈学”研究,2020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成立新的云冈研究院,并在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大同大学分别设立云冈学研究机构和专业方向。此外,云冈景区派出所、云冈文化保护法庭相继成立。2021年,“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落户云冈研究院,以期推进全省石窟寺的保护和发展。
从1993年以北京大学考古系学生身份初次到云冈石窟进行实地考察,到如今担任云冈研究院院长,20多年来,杭侃目睹了云冈的巨大变化。他在云冈石窟申遗20年之际写道,“近几天我看了许多云冈申遗的资料和老照片,照片记录的只是瞬间,但是你分明能够感受到当时的热烈,瞬间于是变成了永恒。”
云冈石窟申遗20年,变的是对石窟的保护不断升级,不变的,是大佛脸上祥和的微笑和世人对石窟仰望的目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