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创投 >

2021不平凡答卷 | 晋城:民生改善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时间:2022-01-07 09:00:40 | 来源:晋城新闻客户端

民生改善亮点

▶ 截至2021年11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5159人

▶ 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0所,建设认定33所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改造2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

▶ 门诊慢性病保障范围由原先38种扩大到45种

▶ 实现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十七连增

▶ 全市城乡低保标准平均每人每月提高30元

一座幸福之城,必有鲜明的民生底色。市八次党代会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牵肠挂肚、急难愁盼的事情,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2021年以来,我市坚持以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入手,用情用心做好每一件民生实事,努力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 多措并举,答好就业“稳定卷”

“这样挺不错的,在工作的同时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孟云梅是土生土长的泽州县大阳村村民,现在在大阳古镇的“阳阿清居”民宿工作。近两年,随着大阳古镇的持续开发,让原本还在外务工的她有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2021年以来,我市坚持把稳就业、保民生作为重要抓手,着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努力拓空间、扩规模、提质量,牢牢将就业工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截至2021年11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515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823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578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8100人。

为全面掌握企业用工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市就业服务部门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群体,利用线上线下方式,陆续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技能圆梦想,就业有‘位’来”“元旦、春节期间逆周期劳动力流动输出活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全年共组织各类活动235场次,发布岗位信息95000余条,为服务对象提供公共就业服务17万余次,促进各类劳动者实现就业对接13500余人。

同时,完善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健全创业服务工作体系,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882万元,扶持创业者432户,创业带动就业2589人,为累计吸纳390名的41家就业见习单位审核发放就业见习补贴283.3万元。对社区(村)重点帮扶对象开展“131”服务,即至少提供1次职业指导、3个适合的岗位信息、1个培训项目,促进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劳动者及时、充分就业。

此外,我市还推动兜底就业,发挥公益岗位兜底就业作用,安置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5738人,保障了就业困难、家庭困难劳动者工资性收入来源。

■ 优化配置,答好教育“公平卷”

“现在我们的书面作业不超量,回家后有充足的自主时间。”市实验中学学生马煜博说。“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市各中小学本着“减量不减质”的工作思路,建立作业管理制度,细化作业布置内容,实行作业计划、公示制度,进一步控制作业总量、减轻学生负担。

2021年以来,我市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持续完善教育体系、认真落实“双减”政策等,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年撤并小规模学校80所,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0所,建设认定33所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改造2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完成中心城区新(改)建5所中小学校2所开工建设、3所完成前期手续。同时,以各类体育艺术比赛活动为抓手,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升艺术素养,先后举办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学生艺术节等多项比赛。全年开展28期劳动综合实践活动,85所学校近1.4万学生参加。通过开学第一课,广泛开展护心行动、健康知识、毒品预防等心理培训,增强学生调控情绪、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在推动“双减”工作方面,建立了全市“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起草了全市“双减”工作方案,作业公示制度义务教育学校比例、作业时间控制达标学校比例、考试管理符合规定学校比例等7项校内考核指标全部达到100%。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机构压减率、“营转非”比例、接受资金监管率等3项校外考核指标综合排名全省前列。

■ 资源下沉,答好医疗“满意卷”

2021年以来,我市聚焦医疗补短板项目,大力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完善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在降低看病成本方面,积极开展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探索扩大医用耗材采购品种范围,引导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大幅降低群众就医成本,进一步缓解了群众“看病贵”“买药贵”的问题。一年来,共组织全市公立医院和部分民营医院参加集采16批次,共集中采购药品206个品种、医用耗材164个品种,平均降幅达50%以上。

在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方面,作为全省首家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示范市,我市强化顶层设计,突出示范引领,在全省开拓性出台《加强医疗集团文化建设指导意见》《推进县级医疗集团目标年薪制薪酬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引领全省一体化改革工作。同时,打造以县医院文化为主体对乡镇卫生院实行同质化管理的文化体系,通过实施硬件环境和管理行为同质化,搭建文化宣传平台,促进医疗集团文化一体化发展。

在统一完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方面,取消城乡居民门诊个人账户,实行门诊统筹,充分发挥门诊统筹互助共济能力,全面提升门诊基金使用效率。扩大门诊慢性病保障范围,由原先38种扩大到45种,推行“天天可申请、月月可鉴定、次月可享受”申报认定机制,确保更多慢性病患者及时享受待遇。在二级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民营医院推行按病种付费支付方式改革,将发病原因明确、发病机制清楚,并发症、合并症较少的205种病种全部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按同病种、不同类别医疗机构执行差别化的支付比例和收费价格,不设起付线,使参保患者有了更多选择。

在改善医保服务方面,大力推动医保经办服务下沉,全面推进“医保驿站”建设与“乡村振兴”“百村百院”相结合,依托基层医疗机构设立三个星级的医保驿站,将参保登记、医保报销、电子凭证、异地备案等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看病就医息息相关的服务事项下放,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医保经办服务需求,彻底打通医保便民服务“最后一百米”。

■ 互促共进,答好保障“提升卷”

社会保障是人民安居乐业的“稳定器”。2021年,我市通过提高保障标准、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加大未成年人保护力度等,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织牢织密民生兜底保障网。

在保障标准提升方面,为符合规定的7.7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和3.1万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增加了养老金,人均月增加分别为151.2元和160元,实现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十七连增;全市城乡低保标准平均每人每月提高30元,提标后,城市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年7920元,位居全省第二,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年5640元,位居全省第三。

在养老保障方面,在全省唯一一家出台《晋城市养老服务条例》,配套制定《晋城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关于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持续深化全国第三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建设,建成4个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4所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12个老年餐桌,推动养老机构延伸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积极探索“互联网+养老”服务,围绕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为目标,晋城市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营。

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了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队伍,依托儿童工作队伍定期开展走访排查,困境儿童信息全部纳入系统实现台账管理,200余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社会散居孤儿全部享受到基本生活补助。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