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人民重托,心系百姓梦想。连日来,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我市代表团32名代表,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能源革命、项目建设、创新生态等热点问题,结合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实际,广泛交流讨论,认真履行职责,听取、审议、学习各项报告、草案,充分反映社情民意,为山西、为晋城的发展贡献力量。
◆ 优化创新生态,依靠创新培育做强新动能
1月14日上午,省委书记楼阳生来到晋城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在充分肯定我市近年来工作取得的成绩后,楼书记对下一步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强调,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创新生态小气候,依靠创新培育做强新动能,为晋城今后工作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听了楼书记的重要讲话,代表们无比激动,倍感振奋,一致认为,我市正逢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尤其需要凝聚广泛思想共识,激发磅礴的创新力量。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楼阳生同志调研晋城重要讲话精神和参加晋城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创新这一核心要素,构建创新体系,完善创新制度,推动科研创新,培育创新人才,真正为晋城的发展赋能。
李卫忠代表说,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就是人才驱动。近年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新政,持续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为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建议不断完善人才联系服务制度,落实好住房、教育等相关配套政策,最终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目的,让更多的“千里马”在晋城跑出创新“加速度”。
刘华丽代表说,我市主动探索创新行政审批管理体制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全市域“一枚印章管审批”重大改革试点,简化了审批流程,提升了审批速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建议继续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试点工作,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以创新为牵引,努力打造更加有效的创业环境与营商环境。
王新华代表说,我市持续推动东京大学晋城纳米光机电研发中心、清华大学晋城光机电产业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入驻丹河新城,这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科研创新的高度重视。希望未来能够加强研发平台与本地产业、人才、市场的深度对接,努力做到科研技术精准供给。同时依托先进的科研力量,强化本土人才培养,提高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 坚持靶向施策,推进能源革命迈出坚实步伐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能源革命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成绩,围绕改革目标,分解任务,细化指标,点明了2020年能源革命的具体工作,如煤层气产业实施三年滚动发展行动计划,大力推动增储上产,推动油气长输管网互联互通,力争今年产量达到90亿立方米;煤炭产业紧扣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加快开采方式变革,退出产能1500万吨以上,引导关闭退出60万吨以下煤矿,稳步提高先进产能占比,煤炭洗选能力压减到18亿吨左右等。
代表们围绕能源革命,充分交流、积极献策,他们认为,政府工作报告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细致入微,为我市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提供了更清晰的工作思路与办法。下一步,要细化目标任务,狠抓责任落实,确保报告提出的目标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丁坚强代表说,晋城作为煤层气主要生产区,有使命更有担当。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争取煤层气矿业权和开发项目审批备案权,牢牢把握煤层气管理体制改革主动权,加快推进增储上产,及早建成煤层气示范基地,在全省能源革命综合改革中做好榜样、做好标杆。
王忠忠代表说,在全国煤炭行业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智能+”意识不断增强,智能化采煤工作面不断建成的大背景下,加快放顶煤工艺智能化工作面建设十分必要。建议加强科研创新,抓好技术攻关,深入开展工业试验和技术改进,推进此项技术早日运用到放顶煤开采工艺的煤矿生产中,推动煤炭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 加快补齐短板,以乡村振兴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政府工作报告从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对推动乡村振兴作出具体部署,代表们一致表示赞同。他们说,将推动乡村振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一定要多措并举,提升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晋城广大农民群众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向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进。
石爱国代表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农村群众既是受益者,更是主力军。脱贫攻坚不仅要解决好“人”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好“业”的问题。必须要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产业,赋予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动能,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保证群众可持续增收。
王波代表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深化分级诊疗、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改革,推动我省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继续领跑全国,这些举措的落地必将带给广大农村群众实实在在的实惠。作为医生,建议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发行健康彩票,筹措慈善基金,不断补充医保基金,保障医保基金可持续运行。
乔香平代表说,晋城率先在全省开展“点供用地双平衡”改革试点,把“盘活土地资源”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的破题之举。通过这些举措,国家节约了土地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集体有了经营性收入,农民手里的耕地、林地、宅基地等资源变成了活资产,也有了经营性收入。一子落、满盘活,“四块地”改革实现了国家、集体、农民,甚至银行、企业的多赢格局。建议这种经验能够在全省进行推广。
◆ 打通堵点痛点,多措并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好的营商环境对于市场主体来说,就像是阳光、空气和水,须臾不可或缺。4月28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试点,通过一个机构管审批、一枚印章发证照、一个大厅办成事,精简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取得明显成效。
但优化营商环境却不限于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等方面为着力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两会”期间,代表们又数次审议《山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建言献策。
李鸿双代表说,要加快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把晋城变成政策的洼地。《条例》对标对表,结合了晋城实际,体现了依法依规,是本土企业的一剂“定心丸”。《条例》的出台将提升招商引资吸引力,对营造“六最”营商环境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石爱国代表说,《条例》符合山西实际,是省委省政府全力营造“六最”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有了好的制度关键在落实,下一步要加强宣传,强化落实,积极推动《条例》贯彻执行到位。
柴慧萍代表说,对企业来说,《条例》细致入微,具体到了用水用电等细节,也释放了重大政策利好。建议在全力推动《条例》落地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服务水平、营造法治环境等软环境建设,真正让企业留得住、发展好,最终实现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壮大的双赢。(撰稿:裴囡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