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大院,当时是兵工厂厂部所在地。
在晋城市机关工作的闫茂盛,祖籍是泽州县周村镇苇町村。近期,利用到太原出差的间隙,他与苇町村委会主任刘建祥前往桃园南路的一座公寓楼,去见一位91岁的老人。
70多年前,在地处太行山革命老区的苇町村,有一座职工近千人、主要生产迫击炮弹用速燃发射药的兵工厂,为人民解放军在淮海、平津等正面战场上有效打击敌人提供强力支撑。闫茂盛、刘建祥等人在太原看望的这位老人,是当年兵工厂政委、党总支书记厉瑞康的夫人、曾在苇町村兵工厂工作过的陈贵祥。
中条山化学厂迁至苇町村
“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军队,八路军的‘小米加步枪’弹药供给模式处于劣势,大量出现的阵地战、攻坚战,使得弹药需求量直线上升,火炸药生产成了薄弱环节,产量远不能满足战争发展需要。”闫茂盛说:“根据上级‘工厂向平川和交通方便的地区迁移,并扩大生产规模’的指示,八路军流动工作团成员、化工专家王锡嘏带领技术人员前往晋城、阳城、沁水等地考察。
抗战时期的苇町村是一个有上百户人家的大村子。交通便利,水源充足,附近有着丰富的煤、铁和硫磺等矿产资源,还有一座瓷窑。村庄背靠华阳山,南临陵沁线,比较隐蔽,容易机动,符合战备要求。
“从那时起,苇町村和左权县隘峪口村、长治市上党区内旺村成为八路军在晋东南秘密创建的3个火炸药厂。”闫茂盛查阅史料得知,苇町兵工厂的前身,是1943年9月建在阳城县董封乡东庄村的化学厂。
抗战胜利后,隶属于太岳军区军工部的中条山化学厂整体搬迁过来,村中的汤帝庙、关帝庙、天齐庙等作为硫酸、硝酸生产车间、钣金维修车间、成品库房,兵工厂厂部则设在紧临汤帝庙的孙家大院,同时利用村子周边一些闲置房屋作为仓库。另外,职工宿舍、银行、学校、医院均借用村中民房。
为了保密起见,苇町村兵工厂对外称永利商行,厂长叫经理,书记叫监理,对内则称晋城化学厂。
兵工厂的党组织设有总支委员会,总支书记是厉瑞康,委员是王锡嘏(经理)、林木森(副经理)、于成龙(工会主席)和张非我(特派员);党总支下设四个党支部;行政组织设有厂部、厂务股和经营股(后为适应企业化经营改为厂务科、经营科、会计科和人事科);厂工会下设四个分工会。
1946年夏,经太岳军区批准,郭虎旦、樊正祥、柴献忠、庾林忠、冯志新等150名太岳区新兵充实到了工厂。
华北地区军火炸药主要生产厂
苇町兵工厂主要生产速燃发射药、朱迪生、苦味酸和油甜炸药,同时提供火药、炸药产品所需的硫酸、硝酸、酒精、硝化棉、硝化甘油等化学原料。
兵工厂设有制酸、硝化、完成和修理四个生产股。在军工处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苇町兵工厂开展了一次以增加弹药产量、提高产品质量、开展技术改造、降低材料消耗为目标的“刘伯承工厂”立功竞赛运动。当时工房尚无电灯,职工生产积极性却很高,主动加班加点不要报酬,自己出钱买手电筒和电池,悄悄到工厂加夜班。
在“人人有功立,事事可立功”的“刘伯承工厂”立功竞赛运动中,苇町兵工厂有许多工人获得了军工处颁发的奖章奖励,现在长治惠丰机械厂工作的庾国平还珍藏着他爷爷庾林忠获得的蓝色奖章和证书。在这次运动中,苇町兵工厂更名为“华北公营企业部兵工局第八药厂”(军工处第八厂)。军工处重新任命了厂领导班子。
1947年,全厂生产速燃发射药较上年增长了两倍多,受到军工处通令表扬并获奖金。苇町兵工厂迅速成为华北地区军火炸药主要生产厂之一,以实行企业制经营方式,火炸药产品的数量、质量、生产效率名列华北地区榜首。
该厂生产的火炸药威力巨大,在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运城、临汾、太原和石家庄等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兵工厂员工与村民结下深厚情谊
85岁的孙家弼从铁路系统退休后,就回到村里居住。兵工厂迁到苇町村时,他才11岁。
“这就是天齐庙的山门。”在村内一座高大的斗拱式门楼前,孙家弼说:“小时候经常在庙里玩。”由于年久失修,天齐庙现存的建筑均已出现坍塌,如今,村里正在对庙宇的正殿及东西配殿进行修缮重建。
当年,天齐庙被兵工厂作为硫酸车间。而孙家弼小时候也很喜欢到村内的汤帝庙玩耍,而庙内原来有座华丽的琉璃阁。
为保密,汤帝庙殿顶全被树枝、草帘覆盖,其他工房也进行了伪装。与此同时,兵工厂的贵重物资和危险品除生产需要外,搬移到村外妥善保存,职工家属搬迁到附近村庄居住。几天后,敌机携炸弹飞来,在苇町村及附近几个村上空来回盘旋了几圈后又飞走了。后来敌机又连续来过几次,因找不到琉璃阁这个显著目标而轰炸兵工厂的计划未能得逞。
兵工厂驻村后,村上的干部群众无不欢欣鼓舞。村民们将用于储存粮食的陶瓷大缸捐献给兵工厂,村民们还主动腾出孙家大院、周家老宅和信号院、举人院等让兵工厂工作人员居住。其中,孙家弼家的孙家大院成了厂部,厂里的重要领导均在此院办公。
民拥军,军爱民。兵工厂也给村民们带来了精神食粮。
1948年,华北军工局慰问苇町兵工厂,放映了无声电影《夫妻顶嘴》,一时轰动了方圆几十里。苇町村成为比周边村子最早看上了电影、最早学会革命歌曲、最早排演文艺节目的村子。村里还成立了秧歌队、高跷队,经常为部队表演。1949年,村民与兵工厂战士举办了干板秧歌联谊活动。兵工厂就像村民的学校,村民们学到了文化知识,开阔了眼界。农忙时,兵工厂职工主动帮助村民收种粮食,农闲时村民可以入厂做工。部队拿出军费扶困济贫,派出军医为村民出诊治病。兵工厂建成后,生产蒸蒸日上。村民的粮食产量也逐年递增,苇町村成了“丰产之乡”。
应当铭记的珍贵历史
“我们结婚不久,军工处为了加强兵工第八火炸药厂的领导班子,任命年仅29岁的厉瑞康担任厂政委。于是,新婚的我们乘坐着马车从长治来到了晋城苇町村兵工八药厂。”2017年5月20日,在中北大学纪念厉瑞康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厉瑞康的夫人陈贵祥深情回忆起了在兵工八药厂的点点滴滴。
曾任苇町兵工厂党总支书记的厉瑞康,是抗大精神和太行精神的重要传承者和弘扬人。
1938年,厉瑞康入延安抗大学习,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大毕业留校任抗大总校政治助教、教员。1940年任八路军军工部干训队指导员。1941年任太行工业学校副教导员、教导员。1946年7月任军工部第八药厂政治委员,后任华北兵工职业(工业)学校党委书记兼校长、太原机械制造工业学校校长、太原机械学院(现中北大学)党委书记、院长和华北兵工局党委员。2005年,88岁的厉瑞康病逝。
7月15日,闫茂盛等人在太原见到了91岁的陈贵祥。“老人耳聪目明,能玩电脑手机还能发微信。”
闻听是苇町村来人,老人马上说:“我在那里工作过。”她拿出了1946年至1948年的9张黑白老照片。照片上的兵工厂职工,她还能叫上许多人的名字来。照片对比村里现存的老房子,确认了当时兵工厂厂部所在地为孙家大院。
“从1943年筹建到1949年整编减产,华北兵工第八药厂从一个60人的作坊式化学厂,扩展为职工近千人、月产速燃发射药5000公斤、年产几十万公斤炸药的综合性兵工厂,经历了艰苦曲折的发展过程。”谈及这段红色历史,闫茂盛感慨万千:“苇町兵工厂的历史价值不仅在于为支援解放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新中国工业体系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唐山、天津、石景山等钢厂,太原、包头、武汉等一些知名钢铁企业,太行工业学校、太原机械学院等都是由苇町兵工厂培养出的干部和技术骨干参与建设的。有数字显示,当时的苇町兵工厂向全国各地输送了上百名干部和技术骨干,有力地支援了全国解放区的人才队伍建设,为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作为近千人的企业,苇町兵工厂在建厂过程中摸索出一套包括实施经济核算制度,执行生产定额管理和质量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加强民主管理,实行合同制,实行新的工资制度等在内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经验,为新中国恢复、发展工业生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参考。 (李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