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电脑前做攻略
老张夫妻在路上
“张小伙”和开了12年的爱车
退休前,张治辉是兢兢业业在一方讲台前教书育人的大学老师,桃李满天下。
退休后,他钟情自驾。七年八次进藏,少则十几天,多则两个月。13年来,他开车28万公里,曾为沿途美景一见倾心,更有过8.1级大地震的亲身经历。
虽说是自驾队伍里年纪最大、经验最丰富的领头大哥,73岁的张治辉却被亲切地称作“张小伙”。73岁的人,却有着37岁的热血、头脑与活力,正如他所说:“年轻时,我们为祖国的大好河山建设出力。如今,也该看看她的模样,而自驾,就是最好的方式。”
退休后圆自驾梦行驶28万公里
五万块钱小破车一开就是12年
深色运动帽,多口袋的背心,沾满泥灰的运动鞋和各种厚度的冲锋衣。张治辉存在电脑里的众多照片上,他这一身,几乎是标配。
和很多中老年人一时兴起说走就走不同,张治辉的自驾梦, 从1969年到四川省凉山州临南县下乡插队时就深埋心中。
“那时候,我们步行到县城,从早上六点到晚上九点,一走就是四五十公里。”张治辉回忆道,行走在临山临河的公路上,既得防半路豺狼,又得克服黑暗带来的压迫感,“那时我就在想,要是有辆车,大灯一开,风驰电掣,该有多好。”
自此,开车这件事,算是在老张心里扎了根。
21世纪初,轿车的逐步普及和政策开放,掀起一股私家车热潮。2002年,55岁的张治辉便去考了驾照。虽然手头不算宽裕,他还是买了辆面包车过瘾。第一辆车,连空调都没有,却不妨碍他带着老婆在浙江省内兜兜风。
2007年,已经晋级为“老司机”的张治辉也给车子升了级,买了辆底盘高的小型国产SUV。
这辆五万块的车,在之后的12年里,陪他跋山涉水走过了十几个地方,进藏八次,里程超28万公里,坐过老张车的人都记得:那辆车没有油表,一开起来整个车都在叮呤咣啷响。这辆小破车直到去年才正式“退休”。
从2013年开始,张治辉保持着每月一趟短途旅行,全年两趟长途旅行的频率,并开始作为领队带队出行,最近他就带过37人的大部队。
八次进藏遇见无数意外和善意
对老伴和人生都有了新的认识
老张对自驾的投入和专注,太太马老师在还没有一起远行时是很难理解的。
直到2015年,马老师跟着张治辉来了一趟说走就走的长途旅行。绵延的山脉,随着车辆行进不断变化的景致,铺陈开来的美景让马老师感触颇多。
一趟又一趟的旅行,也让这对已经相处几十年的夫妻对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出去后,才发现她原来这么‘笨’!”看似无所不能的妻子,在路上成了言听计从的那一个;在家宅着的理工男,行走在路上,反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样样都懂。
每一趟行程,夫妻俩各有爱好,不喝酒的老张爱搜集各地的美酒:山西汾酒、安徽黄山松、陕西西凤酒、四川的全兴大曲、五粮液、泸州老窖……而马老师则喜欢沿途捡石,各种颜色的玉石已收集了一袋。
吸引老张三番五次进藏,除了令人难忘、一见倾心的美景,还有一路上遇到的人和善意。
2015年,张治辉在尼泊尔遇到8.1级大地震,不得已,他只能把车停在樟木口岸,坐飞机返回,但当时机票一票难求。四个已过花甲之年的老头老太,就在当地人帮助下,睡酒店大堂的沙发、机场候机室的板凳,历经辗转才返回杭州。
除此之外,张治辉还遇到过追随20公里只为交还行车证的民警;见他超速驾驶不开罚单,“强制要求”他休息半小时的交警;帮助他把车轮从窖井中拖出来的藏族司机,热心安排行程的酒店老板,还有沿途无数免费出借厨房给他的当地人。
所以,每回进藏,只要遇上招手寻求帮助的藏人,哪怕语言不通,张治辉仍然会竭尽全力满足对方的要求。“因为我在这里收到了很多帮助和善意,所以我也想将这种关爱传递出去。”
自学修车、PS、做攻略
73岁仍有最强大脑
采访过程中,73岁的张治辉超强的记忆力让记者印象深刻,一条路线贯穿的几十个途经点中,不乏察隅、奎屯这样生僻拗口的地名,他却能做到顺序名称一字不差。
一问才知道,张治辉年轻时还是个学霸。读高中时,张治辉喜欢下围棋,曾拿到业余三段。从上海同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他成为了浙工大的一名自动化老师,还拿过浙工大第一届师生围棋十强赛的冠军。
为了应对自驾路上的各种用车情况,他跟4S店的修理工成了朋友。不少车用零件都是自行采购,爱车的小问题他基本能自己诊断,有些自己就能解决。
为了摸清线路,7年来,张治辉先后买了近百本路线图、自驾地图、军民两用地图、普通分省地图,每一个版本他都配齐了,挤满了书架。为了打印路线图、订房单、车队车友的保单,家里接二连三换了三台打印机,一把年纪的老张常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
随着车队愈发壮大,老张涉猎的越来越多。小到吃喝玩乐,大到历史、地理、宗教、风土人情,每次出行前的一个礼拜,他都会把所有内容整理成一个详尽的文档。不仅如此,他还自学Photoshop绘制每一站路线图,相当专业。
组团自驾这几年,有些路,张治辉已走了好几趟。曾有人问老张,这样来回反复,不会枯燥吗?
在他看来,和不同的人同行就能看到不同的风景,就有不同的意义。队员每一声惊叹都是老张的成就感所在,是他作为自驾客和领队的价值:“年轻时,我的价值也许就在那三尺讲台,而现在,我的价值在山野天地间。”
本报记者 宗倩倩 通讯员 李文瑶
原标题:73岁“张小伙” 好学的人生不会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