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赓续红色基因 倾情爱国拥军

时间:2021-04-06 09:00:01 | 来源:中新网山西

赵建平,男,1963年3月生,山西省榆社县人,大专学历,1984年参加工作,无党派人士,2007年任榆社县双拥办主任。

他在双拥工作中,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大力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为军民办实事、谋福利。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为烈士寻亲活动,引深“选送一个优质兵,回来一个带头人”活动,引导全社会参与拥军活动,使双拥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榆社县连续三次荣获山西省双拥模范县称号。他的模范事迹主要表现在:

一是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增强群众爱国拥军热情。榆社县是革命老区,地处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腹地、是太行山上著名的“出兵、出粮、出干部、出经验”的模范县。他在担任双拥办主任期间:首先,跑遍了全县的村村寨寨,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榆社当年有1200名南征干部遍布全国),采访了当年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浴血奋战的老红军、老八路500多人次。撰写文字材料400多份,编辑、出版了《漳源军魂》《红色榆社》系列丛书2套4部,200多万字。全书展现了在抗日战争中,榆社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奋起抗战的光辉事迹。其次,创作并组织拍摄、上映抗战微电影《太行红嫂》和院线电影《榆社破击》,反响强烈,成为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教育的影视教材,深受观众喜爱。两套丛书的出版及两部电影的拍摄上映,充分展现了榆社革命老区的红色革命史和斗争史,对于激励无数中华儿女奋发图强、爱国拥军、传承先辈英烈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三,自创《浊漳烽火》《太行山上好儿郎》两首红歌,组成红歌演唱团在全县城乡演唱,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第四,组织诗词学会、作家协会、文联等社团组织进村入户开展“追寻光辉的足迹”活动,深入采访报道,有力推进了爱国拥军活动的开展。

二是帮助烈士寻亲,让英雄魂归故里。十多年来,赵建平在走访中了解到很多烈士后人希望找到自己先辈英烈的夙愿后,多方寻找线索,开展为烈士寻亲活动。他踏着先烈的足迹,奔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重返当年战场,寻找、采访烈士当年的战友和见证者,查阅当地的志书,走访烈士陵园。在他的努力下,先后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鹿留江、谢发安等七名英烈找到了亲人,让英烈们魂归故里。

三是引深“选送一名优质兵,回来一个带头人”活动,实现军民融合发展。从事双拥工作十多年来,赵建平充分发挥双拥办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县委、政府出台了“支持退役军人率先发展行动计划”,为广大退役军人提供了返乡创业的大舞台。全县各级各单位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优先使用退役军人,对自谋职业的退役军人则在政策、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十多年来,全县先后有265名退役军人当上了村官,有136人成为企业家或致富带头人,带动一片,拉动一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在全县形成了全社会尊崇军人的风尚,有志青年纷纷报名参军,在部队得到了锻炼后,返乡创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四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拥军活动,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赵建平在双拥活动中着力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拥军活动。十多年来,他动员社会各界,进军营到连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把文化、图书、影视等送进军营,帮助驻军分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2008年“八一”期间,他还组团到吉林通化“马定夫爱民模范连”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把“马定夫烈士”家乡人民的浓浓情意送到部队,把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回地方。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军民之间的深度融合发展,营造了军民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