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装着群众 热心服务群众
——记高平市司法局建宁司法所所长张山林
□本报记者 高欣
“当时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张所长打了个电话,没想到他爽快地答应了。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帮我追回了17万的救命钱!”提起高平市司法局建宁司法所所长张山林,电话那头的邓学如满是感激,“张所长真是一个好干部。”
张山林是高平市司法局建宁司法所所长,从事基层工作27年,调解工作十余年,秉承为党委政府分忧、为普通群众解难的理念,积极化解了一大批复杂疑难和信访纠纷。多年来,他接受群众法律咨询2200余人次,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80余起,群体性信访纠纷13起,预防减少“民转刑”案件120余起,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金额达360余万元。
2010年6月,张山林刚到建宁司法所任所长不久,就接到了一个电话,“张所长吗?我是邓学如,有个事你一定要帮帮我。”
一听“邓学如”这三个字,张山林就知道,这个事很难办。七年前,建宁乡某煤矿发生事故,邓学如在井下作业时受伤,高位截瘫。因对赔偿款不满,他多次找对方协调都没有结果。为了拿到赔偿款,他找法律援助,联系新闻记者,最后由当地政府主持,达成最终协议,煤矿所属的三个村分8年16次付给他赔偿款17.5万元。政府先行垫付一万元后,邓学如离开了高平回了湖南老家后,再没有收到赔偿款。多次催要,依然没有结果。
“我当时就想着,这个钱是邓学如的救命钱,我必须答应他。”张山林说。
一句承诺,七年坚持。
7年来,无论村级资金如何紧张,还是因换届干部调整,不管什么困难,张山林都挨个到村里去协调、去追要,然后把要回来的一笔笔钱如数寄给邓学如。
2015年,根据组织安排,张山林被派遣至建南村任第一书记。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矛盾,他坚持问题导向,紧紧依靠群众,就地解决矛盾纠纷,确保矛盾不上交。在他的努力下,建南村从软弱涣散党支部一跃成为红旗党支部,实现了从上访户不断到两年零上访“和谐建南”的转变,村级治理水平明显提升,村民知法、尊法、守法意识明显增强,被省委政法委、晋城市综治委列为推广“枫桥经验”先行先试示范村。
回忆起一起小区停水、停暖的物业纠纷,张山林记忆犹新。那是2016临近春节,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年事,就在这时,建宁乡宁怡小区98户业主的水和暖被停了,怒气冲冲的业主们聚集到物业讨要说法,冲突一触即发。
得到消息后,张山林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向领导汇报后,赶紧赶赴现场。他先让业主们消消气,回家等消息,答应大家尽快解决。自己则联系几位物业了解情况。物业说:“我们也没办法,物业费收不起来,外面又欠债太多,实在维持不了才停了水、停了暖。”业主说:“物业多年来财务不公开,服务不到位,这个物业费我们不能交。”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陷入了僵局。为了妥善解决,张山林联系村委帮助物业先供上暖,随后进行走访调查,征求意见,制订方案。重新成立新物业,与新物业共同解决各类矛盾及遗留问题,苦口婆心说服业主们交了物业费。历经20多天,这起极易引发群体性的事件的重大矛盾得到了妥善化解。
干一行爱一行,为了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张山林一有时间就学习各种法律知识。几年下来,作了30多万字的学法笔记和调解心得。为了提高调解沟通的能力和水平,他还学习了心理学相关知识,通过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无论是大的群体性信访纠纷、复杂疑难纠纷还是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张山林都努力做到小事不扩大,大事不激化,力争给每个当事人一个公正公平的说法和满意的交待。2019年张山林被晋城市委政法委表彰为“晋城市政法系统先进个人”,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