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能控股集团“能源航母”编队中,晋能控股电力集团就相当于“驱逐舰”。它不仅作为独立的产业成为晋能控股集团开拓市场、提升效益的举足轻重的经济支柱,还通过燃料产品的大量消化,成为晋能控股集团抵御市场风险、稳定煤炭市场、延伸产业链条的有力抓手,对晋能控股集团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具有战略性、决定性、关键性的作用。
整合重组以来,晋能控股电力集团聚焦“煤电一体化”深度融合的目标,着力打造“大容量、高参数、成本优、新能源占比高、效益好”的电力产业。全面拓展产业布局,建成了晋北、晋中、晋南、晋东四大基地,形成了燃煤、燃气、水电、风力、光伏、瓦斯等门类齐全的多样化、清洁化生产格局。装机容量大幅提升,建设了长治发电、朔州热电等高参数、大容量、低排放机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635.72万千瓦。2020年,发电量、售电量较“十二五”末分别增加50.1%和125.3%,光伏、风电发电量增幅508.1%。此外,优势转换兜底保证,确定阳高、朔州、国峰等5座电厂为山西供电保底电厂,以电价“洼地”支持打造山西集聚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高地”。
在“火电+新能源+电网+储能+光伏制造+智能化”复合发展的征途上,晋能控股电力集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截至2020年底,已经成为拥有二级单位37家、三级单位102家的大型电力集团。所属企业地跨山西全省及内蒙、山东、河北、新疆、西藏等省、市、自治区,电力装机容量3814万千瓦,总资产1676.23亿元。
作为晋能控股集团“能源航母”编队中的驱逐舰,体量庞大的电力集团既有着“迎战狂风骤雨的总体优势”,也面临“船大难掉头”的市场经营风险。对此,重组后秣马厉兵的晋能控股电力集团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经过反复的论证和研究,对未来的电力市场发展趋势作出了准确判断。
一方面,煤电将由主体性电力能源转变为基础性电力能源,随着新兴电力能源的发展,以火电为主的传统电源独大局面将被逐步打破,呈现火电保障、多元协同的格局。另一方面,“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确定,决定了电力能源产业绿色转型必须加速。
基于对市场走向和行业发展大势的精准把握,打造“风光火储”“源网核储”、多能互补、智慧管控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能源服务企业,成为晋能控股电力集团“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战略性目标。
放眼“十四五”,晋能控股电力集团将迎来对标一流“追风逐日”、面向全球提质升级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就战略层面而言,一是紧跟国家产业政策,通过加快风光资源开发,拓宽能源产业链,主动适应新能源平价上网,多措并举推进新能源消纳,打造新能源发展新模式。二是积极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通过参与山西省境内热电联产项目,实施电厂节能环保设施改造,兼并重组煤电一体化项目,构建碳资产管理体系,促进电力产业升级。三是主动投身电力市场改革,积极优化电力现货交易策略,稳定并扩大市场用户,实现量价齐升。四是加强对外合作,拓宽发展区域领域。择机参与省外、域外项目建设,争取新疆地区电力资源,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电力项目延伸拓展。
按照晋能控股集团发展规划,未来的电力集团将以“晋控电力”上市公司为平台,扎实推进煤电一体集群化发展。高起点上建设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推进传统电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光伏、风力、瓦斯发电和光伏制造,提高清洁能源占比;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实现传统能源与清洁能源优势互补;加快智慧电厂建设,推动“火电+新能源+电网+储能+光伏制造+智能化”复合发展;加快供应侧向消费侧改革拓展,实现由能源供应商向能源服务商转变;抢抓电改红利,将电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优势。
“十四五”期间,计划纳入规划建设的电力产业重点项目共62个。其中,新能源重点项目、光伏组件制造、瓦斯发电项目占比超过60%。到“十四五”末,晋能控股电力集团的电力装机容量力争达到5000万千瓦,电力产业在国内同行业排名上升到前10位。同时,加快能源转型,提高新能源占比,智慧电厂占比达到40%以上,向世界一流的清洁电力供应商目标迈进。届时,目前已经羽翼渐丰的晋能控股电力集团企业规模将更趋壮大,产业结构将更趋合理,竞争实力将更趋雄厚,将会为晋能控股集团这艘现代能源航母劈波斩浪、勇毅前行,提供更加有力的战略支撑。(马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