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衡的源头,就在山西夏县禹王城。古代最初的度量衡与人体相关,“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手之盛谓之溢,两手谓之掬”。如此衡量标准,有因人而异的弊端,实用时把握不准。至夏代,才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度量衡。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禹治水,受命于舜,因为没有统一的度量标准,难以完成大规模的测量和施工,继而在禹都安邑——禹王城诞生了度量衡。《史记·夏本纪》载:“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意谓:测定平直的水准和绳墨,划定图式的圆规和方矩,四时都带着它们,开划九州,辟通九州道路,修筑九州湖泽堤障,计度九州山岳脉络。“准”为测定平面的工具;“绳”为测定直线的工具;“规”为画出或矫正圆形的工具;“矩”为画出或矫正方形的工具。《史记·夏本纪》载:“身为度,称以出”,表明当时已经以人身体为标准进行单位的统一,出现了最早的法定单位。这也是我国最早以长度为基本量,从而也就导出之后的容量和重量。《汉志》载:“三代稽古,法度章焉。”意思是考证夏商周三代历史,度量衡的章法是明白清楚的。我国古代的度量衡与数学、物理、天文、律学、建筑、冶炼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度”,本义为伸张两臂量的长短,引申指计量、揣测等。“准绳”,基本为测定物品平直的器具。“规矩”,为规和矩。《说文解字》载:“度,法制也。”意为法度。“量,称轻重也。”“规,有法度也。”“绳的本义为绳子。引申特指墨线、墨斗。”《荀子·赋》载:“圆者中规,方者中矩。”计量长短的器具称为“度”,也就是长度单位的名称。大禹治水时期,是以人身体的某个部位或某种动作命名的,例如寸、咫、尺、丈、寻、常、仞等。尺是长度的基本单位。在“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规矩之意为:标准、尺度、规律、圆规和矩尺”。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量器是封建社会计量农产品多少的主要器具,因此容量的计量产生最早,它的单位名称也最复杂。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古代的天平),铢、两、斤、钧、石为重量单位。古时候对衡的重量单位比较复杂。24铢为一两,16两为一斤,30斤为一钧,4钧为一石。度量衡包括长度、重量、容积、质量等。为了进一步将度量衡固定,就以排小米的方法造出了能够发出固定音高的黄钟作为标准器。黄钟的长度就是长度的标准量,往黄钟里加1200颗小米就是一龠的容积,两龠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古代的长度单位和容积的单位多是十进制,然而重量单位则不是。1200颗小米为12铢,而24铢为一两,16两为一斤。《汉书》对此玄乎的解释是:24铢对应的是二十四节气,16两对应的是四时乘四方之象。商、周两朝对度量衡多次改革。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立,各国度量衡大小不一。春秋中晚期,楚国制造出小型衡器——木衡、铜环权,用来称黄金、货币。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支战国时期铜衡杆,正中有拱肩提纽和穿线孔,一面显示贯通上下的十等分刻线,全长为战国的一尺。形式既不同于天平衡杆,也不同于秤杆,可能是介于天平和杆秤之间的衡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币同形、度同尺、权同衡、行同伦、一法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秦汉以后开始流行杆秤,用铜或铁制成的秤锤称作“权”。商鞅为统一秦国度量衡,于公元前344年制造的标准量器铜方升上刻有“十六寸五分寸壹为升”。西汉末年,刘歆将秦汉度量衡制度整理成文,使之更加规范化、条理化,后收入《汉书·律历志》,成为最早的度量衡专著。其书明确记载了每种单位的定义。比如寸就是十颗小米横排的长度,而十寸为一尺。即便到了今天十颗小米横排的长度大约为2.3cm,正是秦汉时一寸的长度。《汉书·律历志》载:“衡权者,衡,平也,权,重也,衡所以任权而均物平轻重也。其道如底,以见准之正,左旋见规,右折见矩。其在天也,佐助璇玑,斟酌建指,以齐七政,故曰玉衡。”这种采用自然度量作为标准的方法是十分先进的。如《汉书·食货志》载:“黄金方寸而重一斤”。长度单位的规定,秦汉时尺长约合现在的23cm。南朝太史钱乐之依照当朝尺寸(合现在的24.5cm)铸成张衡浑天仪。隋文帝统一全国以后,下令统一度量衡,用北朝大尺(长30cm)作为官民日常用尺,用南朝小尺测日影以冬至和夏至。在唐朝和宋朝,我国度量衡发展日臻成熟,计量单位由“两、铢、累、黍”非十进位制,改为“两、钱、分、厘、毫”十进位制。宋朝主管皇家贡品库藏的官员刘承硅,鉴于当时一般的木杆秤计量精确度只能精确到“钱”,远远不能满足贵重物品的称量,经过潜心研究,在公元1044年~公元1007年之间,首创发明了第一枚戥秤。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拟定划一度量衡和推行章程,商请国际权度局制造铂铱合金原器和镍钢合金副原器,次年制成运回中国。1928年,“中华民国”政府公布度量衡法,规定采用“万国公制”为标准制,并暂设辅制“市用制”作为过渡,即1公尺为3市尺,1公升为1市升,1公斤为2市斤。改革后的市制适应民众习惯,又与公制换算简便,逐渐为民众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市用制通行全国。1984年,国务院发布命令,采用国际单位制为基础,同时选用一些非国际单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简称法定单位)。自1991年1月1日起,法定单位成为中国唯一合法计量单位。1999年,第21届国际计量大会,把每年的5月20日确定为“世界计量日”。度量衡源起禹都安邑,开创了华夏文明之先河。
董明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