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吕梁6月5日电 题:山西红色老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借光”谋发展 流转“地生金”
作者 范丽芳 屈丽霞 李昊
“葡萄今年就能挂果,樱桃和玉露香梨明年挂果,我们种了20多亩辣椒,每年收入10万元以上,用这个来确保林果生长期内的经济效益。”站在田埂上,刘磊指着一排排大棚向媒体介绍。
6日2日至5日,“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网络主题活动(山西站)正在进行,40余名中央及地方主要新闻网站媒体代表走进兴县,了解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发展。
媒体代表深入花子村农户进行采访。武俊杰 摄山西兴县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晋绥边区政府、晋绥军区司令部所在地。
3000株樱桃、3160株玉露香梨、35000株葡萄,这是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兴县康宁镇花子村的“水果发展计划”。
通过土地流转、参与务工、入股分红三种渠道,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武俊杰 摄兴县康宁镇副镇长刘磊曾是被选派至花子村的第一书记,“我是2016年来的,当时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只剩下老弱病残,经济来源主要以种植为主,但是品种单一。”
针对该村实际情况,刘磊带领村干部去山东、山西太谷等地考察学习,经村委会商议后,村里开始发展各项村级产业。
2016年,花子村动工兴建农光互补电站。武俊杰 摄刘磊介绍,规划的大棚共有132座,占地153.1亩,主要种植高价值经济林,兼种部分蔬菜。整个种植过程由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进行技术指导,确保林果蔬菜绿色无公害。
花子村曾是该县最贫困的村子之一,2017年以前,65岁的王左娥和老伴以种地为生,因为收入微薄,老伴不得不长期在外务工。
“有了大棚以后,村民可以在这里务工,不用再离乡背井。”刘磊介绍,根据规划,花子村所种植林果进入盛产期后,每年可实现收益400万元以上。通过土地流转、参与务工、入股分红三种渠道带动村民人均增收700元以上,参与务工者可实现每年人均2000元以上收入。
因地制宜的产业规划、全村参与的激励机制以及专家的技术指导,花子村的大棚经济逐渐步入正轨。
2016年,花子村又动工兴建农光互补电站,按照国家补贴后计算,全年可创收50万元。利用光伏收益,花子村激励村民积极参与村容户貌提升,还对困难大学生、鳏寡孤独老人进行慰问和救助。花子村成了当地的美丽宜居示范村。
2018年,花子村对村中老旧房屋进行危房改造,王左娥老两口的旧窑洞也进行翻新,他们现在住在宽敞的房屋里,除了种地以外还可以得到村集体分红,老两口酿制手工醋在村内销售,日子过得安稳自在。
刘磊介绍,花子村的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的3200元,增长到2020年底的10000元。
乘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像花子村一样的革命老区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振兴呈现新气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