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8月4日电 (记者 李新锁 杨杰英)到“十三五”末,山西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持续打造蓝天碧水净土。在山西省政府新闻办4日举办的发布会上,山西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言人、一级巡视员陆东表示,山西将坚持绿色引领、循环低碳,深入推进生态修复,持续提升环境质量。
数据显示,2020年,山西全省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比例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均排名第2。今年7月,山西PM2.5平均浓度22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月度最好水平。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山西汾河流域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V类,实现了“一泓清水入黄河”。全省58个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V类,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70.7%。
此外,2020年,山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7%,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0%,实现了国家下达目标。
作为能源大省,山西近年在加快产业转型的同时,也在加码生态保护修复。
陆东介绍,山西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18%,超过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其间,山西右玉、沁源、沁水、蒲县、芮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右玉和沁源2县荣获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
在“绿盾”专项行动中,山西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沙漠公园、地质公园、自然文化遗产7类270处自然保护地实行集中统一保护,形成系统完备的保护体系。
针对产业结构、治理手段等短板,山西对症下药。
“山西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加速淘汰退出炭化室高度4.3米焦炉,推进工业企业污染深度治理,24家在产的钢铁联合企业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工程。20家焦化企业、17家水泥熟料企业列入今年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计划。”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刘大山说,到今年10月底,山西近5年将累计形成600多万户清洁取暖能力,预计可减少散煤使用2400万吨。
此外,山西大力推进“公转铁”。1-6月,山西全省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14.1%,累计淘汰14.1万辆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
多措并举之下,山西生态环境正在逐步向好。
1-7月,山西11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5.39,同比下降12.6%。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64.4%,同比增加0.6个百分点。
刘大山说,今年以来,山西11个设区市空气质量都实现改善,长治、晋城、朔州、大同、临汾、太原、晋中7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在10%以上。
除此以外,“十三五”期间,山西水环境质量取得极大改善,58个国考断面中,优良水质比例由2016年的48.3%上升到2020年的70.7%,劣Ⅴ类水质比例由2016年的27.6%到2020年全部消除。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级生态环境保护监察专员李凌昇介绍,“十四五”时期,山西省地表水国考断面由“十三五”的58个增加至94个。
在亮出治水成绩单的同时,山西也直面短板。李凌昇说,目前,山西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能力不足或运行不稳定;雨污分流改造未完成,汛期生活污水溢流直排,个别工业企业借雨期偷排超排问题突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低,直接影响入河排污口达标。
对此,山西将按照“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农村排水”五水同治思路,消除劣V类水体,确保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