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指尖上的微陶艺:艺术之美背后藏着大内涵

时间:2021-08-17 12:07:14 | 来源:山西日报

近日,一位陶艺大叔在网上引起了关注,与其他陶艺匠人不同的是,他制作的陶瓷异常小巧,有比指甲盖还小的花瓶,有只能装1粒米的陶瓷碗,甚至有的陶瓷只有芝麻大小,丢在地上都很难找到。这些微陶作品做工精美、形态各异,皆出自一位来自景德镇的微陶艺人王文化之手,他立志要做出世界上最小的陶瓷。

王文化在接受紫牛新闻采访时表示,微淘源于5年前的突发奇想,最初只是作为创新的个人爱好来玩,没想到后续发现,除了展现陶瓷之美外,入门简单的微陶制作工艺,还能让孩子放下手机,让刚毕业的大学生获得收入,还有人以此创业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突发奇想指尖上的精美陶器

玲珑精致别有一番风味

光滑的表面,鲜艳的色彩,杯碟盆壶,形态各异……王文化在短视频平台中展现的精美的陶器竟然只有一个拇指盖的大小,其中斗笠碗,天球瓶,更是能站立于指尖之上。

这些陶器通常尺寸为3厘米,最小的只有2毫米,都不及一粒大米的长度,被称为微陶。在视频中可以看到,这样的微陶作品从拉坯到塑型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后期经过绘画、上釉和烧制。因其尺寸特殊,这些小而灵巧的器具看起来更添一分玲珑精致,如果再插上几朵花,放在家中或者车里,肯定别有一番风味。

王文化是安徽人,今年37岁。2011年,出于对陶艺的热爱,他从老家来到了江西省景德镇,已有基础的他开了一家陶瓷工作室,通过跟同行交流以及自己潜心研究,他的手艺进步很快,几年来销售业绩也不错,按他的话说就是“养活一家人是绰绰有余”。

但他也发现在景德镇这个“瓷都”,会做陶瓷而且做得好陶瓷的人真是多如牛毛,如何打造有自己特色的东西成了难题。“有一次我突然想到,如果把陶器尺寸微缩会不会更精致一些呢?”王文化说,说干就干,有了想法后就开始慢慢地琢磨起来。

制作工艺步骤繁琐

网友笑称他聚精会神时是斗鸡眼

王文化制作微型陶器起步于2016年,当时他是景德镇第一个尝试微陶的人。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记者发现他的作品从制作工艺,到产品形状花纹,甚至表面细节,其实都与普通尺寸的陶器无异。

最初的探索过程并不顺利。“微陶工艺以前没有案例,查不到相关视频资料,机器也只能通过网上采购材料组装。”王文化说,他只能按照制作普通陶器的工艺原理去微缩,手法靠自学,配套的工具靠自制。

前期研发工作准备好之后,在制作过程方面也是不容轻视。微陶在尺寸上虽然只有平常陶器的几十分之一,但是制陶的每一个步骤都不能省略。“整个制作流程就是取泥以后,先找中心,再开孔做圆筒,接着塑形和定型,下一步修坯,干了以后补水、绘画、上釉,最后烧制。”

对于普通的盆盆罐罐还好处理,但遇到创意新品,比如说陶瓷中的瓶中瓶难度就大了。“因为尺寸小,拉胚是个大问题,你手根本就放不进去。通常做瓶中瓶,都是先做一个小的,然后拉外面大的,但小的一碰就坏,怎么弄都不成。”王文化介绍,为此他整整琢磨了一个星期,几百次地尝试后终于成功了,现在他已经可以做出三层的瓶中瓶微陶了。

王文化坦言,刚开始也没想把微陶做成产业,只是想着当作兴趣,“无意间在玩,有了产品就拿去景德镇的创意集市去摆摊,结果还真吸引很多人。后来,我又将制作过程发上短视频平台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随着粉丝数日益增多,更加坚定了他走下去的信心。目前,王文化在快手平台发布470个视频作品,拥有58.1万粉丝,最火的一条视频播放量达2000多万次。

因为对产品的精益求精,王文化每次网络直播时,都会聚精会神地盯着土坯,好多网友开玩笑表示“微陶做出了斗鸡眼”,也有人担心做微陶伤眼睛。王文化向记者解释说,其实自己近视是小时候就有的,现在闭上眼睛都能做微陶,只是有的产品只有芝麻那么大,掉在地上比较难找而已。他笑称,网友的评论也从侧面体现了他的匠人精神。

微陶制作能提高孩子专注力

成年人以此创业亦有不错收益

曾经也有人质疑他做微陶的意义在哪,王文化也时常在思考这个问题,但后续与网友的互动中,他找到了答案。

王文化通过改造,已经将自己研创的微陶艺机申请了版权,加上其他材料,一整套工具售价200多元,另外,他还在网上开设了免费教学直播。由于微陶只需要一套工具,足不出户在家就能玩,因入门简单,吸引了不少粉丝参与临摹。

有一次,王文化带着他的微陶作品在南昌参加展会,一对母女看到后就买了机器回去玩。不久后妈妈惊喜地发现,自从10岁的女儿喜欢上微陶艺后竟然放下了手机游戏,而且对于学习的专注力也更好了。“他们家有两个孩子,姐姐喜欢上之后又带着3岁的妹妹一起玩,而妹妹正是牙牙学语的年龄,她自己就会通过机器转出一些奇妙的形状来,然后就用自己的话进行比喻描述,父母发现对于语言系统的发展也帮助很大。”王文化说,为此,这位母亲还特意带着自己3岁的女儿3次从南昌来景德镇实地体验。

此外,王先生还提到一位在云南的小粉丝,她一直关注着王文化的微陶教学直播,趁着妈妈过生日时送上一句特别甜的祝福语,让妈妈帮她买了一套微陶艺制作工具。通过两个月锻炼,还在上小学的小粉丝已经可以自制一些小花瓶出来。“那个小朋友主动和我分享说,已经有同学愿意拿糖跟她交换作品了,还特别崇拜她,让她感到特别有成就感。”王先生告诉记者,孩子妈妈告诉他,女儿现在越来越有自信了,身边的朋友也越来越多。

在制作微陶的过程中,可以锻炼一个人的心境,可以间接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以及养成自律的好习惯。让王文化惊喜的是,也有成年人从微陶中获益。“一位来自内蒙古的粉丝,开始只是个人兴趣就带着孩子一起玩,有一次在公园制作时发现好多人都很感兴趣,于是就购置了10台机器去摆摊。后来发现有了商机,干脆租了一个车库做起了迷你陶吧。”王文化说,现在那个粉丝的工作室经过发展已经初具规模,而且像这样从爱好发展到创业的人还有不少。他介绍说,有不少刚毕业还未工作的大学生,也会买个机器去做微陶艺创业,通常收入还不错。

希望打造世界最小陶瓷

让微陶文化漂洋过海

王文化的作品都是纯手工打造,他一天就可以做近百个毛坯,成品售价通常在一二十元之间。目前,产品主要用于景区展示和个人收藏,有好的微陶产品已被知名收藏家收藏。除了在网上教学,因微陶小巧,又节省陶泥,王文化已被邀请在很多学校开设陶艺课程,俨然他已将最初的创新做成了产业。

不过,王文化介绍,虽然微陶工艺入门简单,但想精益求精还需要一个积累过程。“可以去学习、临摹一些经典的,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另外,对于陶瓷技艺的历史发展,作为手艺人也需要去了解,宋代的器具是什么样的,唐代的又是什么样式,但你不断地去收集资料去了解,才能融入到你自己的作品中去。”

王文化说,陶艺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体验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承的过程。但是,在微陶推广中,王文化也会遇到的难题,“卡在了陶瓷烧制方面,窑火需要1300度高温,不是说家庭都可以烧的。如果做花瓶,建议直接拿丙烯颜料代替陶瓷釉水画一画,在画的过程中能感受这个器型制作工艺就可以了。”他介绍,如果一定要追求极致,建议可以去陶吧或学校的窑炉烧制。

对于微陶产业之后的发展,王先生也有自己的打算,“一是在自己的微陶技艺上持续做得更小更精致,打造世界最小陶瓷;二是希望融入更多的景德镇的陶瓷文化,然后推广出去,为陶瓷文化传播做点事。”

如今,王先生已经参加了上海进博会、全国双创展等多个展会,精巧新奇的微陶产品引起了诸多海外人士的注意,他希望不久的将来,能使自己的微陶制作工艺和产品漂洋过海,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贡献一份力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勇 实习生 王琳

原标题:指尖上的微陶艺:艺术之美背后藏着大内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