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14日是重阳节,也是我国第九个法定“老年节”。据今年上半年我省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18.9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12.90%,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广泛应用、智能终端适老化改造和社区养老逐步的智能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搭乘互联网东风,乐享智慧生活。
终端适老化改造老年人触网不再难
疫情期间,关于老年人“不会使用健康码乘车”“在线支付频频出错”等新闻频频曝出。科技让我们跑得更快,却把一些老人留在了后方。这时,手机端适老化改造、老年智能手机使用课为老年人触网提供了平台。打开手机,微信更新后的版本默认字体变大了;讯飞输入法推出了“长辈模式”;高德打车上线助老打车系列服务,推出新电召平台、一键叫车等功能;阿里客户体验事业群推出关爱老年人专项行动“小棉袄计划”,一对一解答数字生活相关的各类问题。智能终端适老化改造得益于政策的出台。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今年3月,我省也发布《山西省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工作方案》,针对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提出了20条具体措施和要求,推动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更加普遍、传统服务方式更加完善。与此同时,我省老年智能手机使用课也开展得风生水起。近段时间,一条抖音视频走红网络。“发微信小视频时要长按,发照片时单击就可以了。”视频中,在太原老年开放大学智能手机班的课堂上,杨晓琴正在为学员讲述智能手机及软件的使用方法。视频中的杨晓琴为太原老年开放大学教师,5年间,她已教会五六百名学员“轻松玩转”智能手机。像这样的老年智能手机班在我省多点开花,阳泉、大同、晋中等多地依托老年大学或社区,纷纷开设了智能手机培训班,各地不乏耄耋之年的老人参加培训。“老年朋友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在教学过程中,老年人会有更多的参与感、幸福感。”杨晓琴认为,智能手机教学不仅能进行简单的技能学习,还能起到人文关怀、价值认同、心理疏导的作用。
“数字鸿沟”弥合当“网红”年龄不是问题
从拥有智能手机到学会“扫一扫”和“发红包”,不少老年朋友正积极追赶互联网的脚步。如今,在网络世界,他们不止于做一个会点赞的路人,而是在互联网分享生活,表达自我。去年10月23日发布的《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用户日均使用互联网时长达到64.8分钟,比40岁以上的用户多16.2分钟,也高于平台用户平均水平。该报告指出,老年人退出社会职场生活后,因为闲暇时间增多,孤独感更为强烈,因而他们倾向于用社交、娱乐、情感内容来充实生活。今年67岁的杨银杏是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一名退休职工,闲暇之余,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成了她打发时间的工具。当看到有趣的内容时,她就会去点赞或评论。她还注册账号,上传一些视频,广场舞和风景是她最喜欢拍的两大内容。“短视频内容很丰富、很有趣。视频制作难度也不大,周围的伙伴都在上传。”慢慢地,她发现和朋友交谈时总会谈到彼此拍的短视频,还时不时“求关注”,短视频成为一种融入老年人社交圈的方式。现如今,老年用户已经成为抖音、快手等众多平台粉丝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老年人还积极尝试“出圈”。平均年龄超过65岁的“时尚奶奶团”在抖音上发布第一条视频后就迅速登上抖音、微博、快手三大平台热搜榜,7天总播放量超过5亿。感叹“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的冯巩,在短视频平台延续着“我想死你们了”的幽默,粉丝突破1870万;记录百岁奶奶生活的账号“蔡昀恩”在抖音拥有近700万粉丝;被称为“万歌皆可”的腾格尔,作为最早一批入驻B站的老艺术家,翻唱版《隐形的翅膀》《芒种》《达拉崩吧》引领了新的潮流。“当互联网积极适老,老年人主动触网,银发族面临的数字鸿沟正在被慢慢填平,这让一直以来游离在数字技术边缘的老年人,更重塑了‘网红’的年龄,互联网也迸发出新生机。”山西传媒学院副教授周怡帆称。
智慧养老推开晚年社区来托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社区正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养老资源,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水平。目前,我省现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001个,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945个,社区智慧化养老服务正在我省逐步推开。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全国首批14个运用智能技术服务老年人的示范案例,“大同助老”示范案例榜上有名。“大同助老”的核心设备实现了实时在线跌倒智能判断和自动报警。大同市还出台了《全市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到2023年,通过信息技术整合老年人需求和各类社会服务资源,构建线上线下对接、供给需求贯通的养老服务骨干网络,实现基本养老对象有效覆盖。无独有偶,在太原市迎泽区南官坊社区养老中心,智能活动能力检测系统深受老年人的欢迎。该系统通过3D传感器采集人体步态活动姿态,结合AI大数据分析,可对人体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并给出建议。“智能设备的应用让测量指标更精确,根据各项指标,我们将逐步建立数字档案,同时制定个性化运动及饮食,通过中医理疗和健身等方式改善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该中心主任宋小霞说。从2020年起,我省连续5年实施“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今年新实施的30个幸福工程已全部开工。太原市民政局二级调研员王龙表示,今年,全国第一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落户太原,“12349服务热线”平台支撑,多模式“互联网+”智慧服务助力,市场化+政府购买方式运作,助急、助医、助餐、助洁、助浴、助(购)行“六助”服务全面满足居家老年人需求,太原养老正成为全国养老事业的一张亮眼招牌。从老年人主动触网,到智能终端的适老化改造,再到社区智慧养老的建设,数字技术正成为老年人拥抱这个时代的新方式。也许,正如宋小霞所说的那样:“养老正在变成‘享老’,数字技术也正成为一道暖心温情的风景线。”
本报记者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