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 >

专家相聚平遥为文化遗产保护注入科技力量

时间:2019-09-05 13:37:22 |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9月4日讯(记者 葛海霞)平遥古城文化遗产保护运用了哪些科学技术?科技创新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今天,在首届平遥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周期间,由省科协主办,省城市规划学会、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平遥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国际工作坊秘书处、山西科技传媒集团承办的专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在平遥古城吉祥寺举行。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何依,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邵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中心)主任助理、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项目主任李光涵,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副院长张剑葳,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史文正,华沙理工大学访问学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讲师蔡忠原等专家参加专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围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科技创新”这一主题,从当前应用的主要科技手段、低科技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何依表示,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科技创新使得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从传统的定性研究转变为有科学数据的定量研究。第二,使得人们的研究从静态信息存储转变为动态过程的全面检测。第三,使得原本单一的、小范围的研究转变为多样化样本的大范围研究。例如,古城在历史变迁中叠加了很多的历史信息,但也容易将历史信息割裂,碎片化,这就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去伪存真,进行全方位、全息化的历史信息的保护。

邵甬认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要渗透到区域规划中,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同样离不开科技创新。平遥古城早在2007年就在全国率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展监测、数据采集、评估等工作,这对于确定下一步工作计划有很重要的作用。另外是方法的创新,平遥古城民居修缮导则的制定,就为居民自我更新修缮提供了科学依据。这种将规划与导则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古城保护非常有推广价值。

李光涵则从材料科技的角度谈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除了大力推进现代新型材料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更应该重视使用传统材料进行文物修复工作,并应用在现代建设工程中,这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关于传统材料的应用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和标准都有所欠缺,是亟需政府、行业专家等多部门共同解决的。

“无人机、激光扫描、VR技术等高科技,已经成为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常规手段,而低科技更应该引起重视。”张剑葳认为,科技手段的使用应该从人的需求出发,应该多发展一些成本低、易操作的简单的科学手段和方法,这可能对于古城当地居民来说帮助更大。尤其是对于生活在平遥古城中的居民来说,他们希望在保护珍贵历史遗存的前提下,借助接地气、更实用的低科技的力量,解决上下水、取暖等问题,让生活更为便捷。

史文正也表示,对于古城这类“活”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修复中更需要考虑古城居民的现代生活需求。科技发展为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很多新思路,土坯墙的改造、太阳能材料的使用、水电暖设计等都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和科技研究的重要方向。

媒体代表也与专家们进行了互动交流。专家们说,目前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典范是故宫和敦煌研究院。他们认为,开展国际交流、实施开放共享的理念、注重人才培养、引进先进技术是做好保护传承工作的几个重要因素。但也要注意,不能成为盲目的科技控——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注重科技的同时,更要注重工匠精神的传承。科学技术只是辅助手段,关键要明确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主方向。而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蔡忠原提出了他的见解。他认为,蕴含在古建、古村落中的古代科学智慧本身就是当时的科技成果,如古人建造的建筑可以历千年风雨,壁画颜色经历岁月依然鲜艳等,将其转化应用到现代文化遗迹修复和建设工程中,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同时还可以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效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