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初
每到教师节,我总会想起老师的谆谆教诲,有三句话,至今记忆犹新。
“这个孩子是块读书的料。”说这话的是我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那时候,农村的孩子上小学之前一直在家疯玩,也没幼儿园可上。一年级报名时,老师会做个小测试——让孩子从1数到10。当时,正是那位语文老师考我。我一紧张,数到一半时居然卡住了。她倒没有卡我,还是让我报名,顺利地入了学。一个多星期后,母亲问她,“我伢仂(孩子)在学校怎么样?”语文老师脱口而出,“这个孩子是块读书的料。”我记住了母亲当时的笑脸,也记得语文老师摸了摸我的头。从此以后,我总觉得自己是块读书的料,应该把心思用在读书上,而不是放牛、玩斗鸡、玩弹珠上。后来我才知道,语文老师当着孩子面,对家长都说过这句话。但就是这句话,给了我信心,让我找到了读书的乐趣。
“明明可以,为什么不呢?”说这话的是高一的英语老师。高中时,学校没有足够的宿舍,我便在校外租住。离开了父母的视线,也远离了老师的管理,当时的我变得有些飘飘然,成绩下降得厉害,英语甚至不及格。有一天,英语老师来我租住的房东家串门,看到我们四个同学聚在一起打纸牌。他看了看,没说什么,就离开了。在后来的班会课上,他说“明明可以,为什么不呢?”说这话之前,他有个很长的铺垫——曾经有些资质很不错的学生,因为没有把控好自己,最后没有考上大学;反而有些资质一般的学生,因为勤奋、坚持,最后考上了大学,改写了人生。自那以后,我收起了贪玩的心,知耻后勇。人生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不浪费那份天赋,方能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对得起自己的人生。
“在学校犯错误,老师可以原谅你;走上了社会再犯错误,只能自己承担后果。”这是大二时,一位思政老师的话。他讲话带着浓重的口音,却用自己的经历总结出了这个经验之谈。他让我明白了,青年该有青年的样子——敢于尝试,不怕跌倒,对生活抱以热情,珍惜老师和家长的包容和教诲;但当一个人成年后走上社会,那就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要有一份担当。
小学老师的话,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自信;中学老师的话,让我懂得不要虚度光阴;大学老师的话,告诉了我要有所担当。这三句话,让我一直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