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之光——山西酒务头考古成果展”,10月25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此次是闻喜酒务头遗址出土文物首次大规模公开展出,170余件(组)出土文物,较完整地展示了酒务头遗址的重要考古成果。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山西省文物局主办,山西博物院、山西考古博物馆、运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山西省闻喜县人民政府协办。丰富的展品,从不同侧面呈现出以鼎为代表的礼器组合,独具特色的酒器组合,以及征战、出行、工艺、音乐等不同文化形态。展览还通过墓室场景三维展示、考古现场照片和考古发掘专题片等多种形式,展示了酒务头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复杂科学过程,同时,清晰的墨线图和铭文摹拓展示了特殊的古文字符号和蕴含的传统文化信息。黄河中游在山西西南境自北而东转折,划出了古称“河东”的文明摇篮轮廓,山西闻喜酒务头商代晚期高等级贵族墓地,就位于这个文明摇篮之中。这座2017年8月开始考古发掘、2018年即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晚商时期重要遗存,不仅为了解商代政治格局、商王朝与周边地区其他势力关系提供了珍贵新资料,而且对于探究早期文明社会形成关键时期的历史进程也有重要意义,是商代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酒务头遗址拥有丰富的盐、铜资源,墓地主人所代表的族群在拱卫都城、调运资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晚商时期河东地区诸多地方势力中的翘楚,出土的青铜器、陶器、玉器、骨器等珍贵文物多达数百件,其中5座带墓道的“甲”字形大墓在墓葬形制、埋葬习俗、器物组合和纹饰风格等方面,都体现出与商文化演进过程的同一性,出土青铜器上的“匿”字族徽铭文则为探寻墓地主人的古国踪迹和人文渊源提供了重要身份标识。此次展览,酒务头遗址出土文物与国家博物馆藏部分西吴壁遗址出土文物一起,共同构成边陲礼乐、尚酒时风、兵戎重地、装饰驾乘四个主体单元。“边陲礼乐”展示酒务头墓地的礼乐文明发现。出土青铜器上的族徽铭文表明,该墓地应为“匿”族墓地,从而为“匿”族青铜器找到归属。酒务头墓地大墓的形制、青铜礼器组合和器型纹饰风格等,表现出其与商文化演进过程的同一性与复杂性。酒务头墓地出土了种类丰富、造型各异的青铜鼎,不乏一些形体较大的重器,凸显其礼器功能。除了作为权力、地位象征的青铜鼎以外,在商代大贵族墓葬中,还有簋、盘、甗、罐等青铜或陶制用品,形成丰富的礼器世界。“尚酒时风”展示酒务头墓地与酒文化相关发现。墓地出土了商代常见的成套酒器,受商王朝核心区的影响颇深,青铜礼器是商周奴隶主贵族明贵贱、辨等列的标志物,觚、爵等更成为商代贵族世袭罔替的历史见证。商人青铜礼器以酒器为中心,商晚期墓葬中,觚、爵常等量配对出现,成为当时礼器组合的核心。“兵戎重地”展示当时的工具与武备情况。商灭夏之后,为了巩固政权,消除夏的残余势力给西北边疆带来的隐患,在晋南地带构筑了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垣曲商城、东下冯商城等,作为拱卫王畿地区的一道防线。酒务头墓地内出土了数量众多的武器,包括青铜的钺、斧、戈、镞等,一个墓内达数十件,象征了武力的强势。“装饰驾乘”展示与古人生活和出行的文物。车马是最重要的陆路交通工具之一,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表现在生产、战争、政治、礼仪等诸多方面。造车对手工艺要求极高,是古代的高科技,集木工、漆艺、冶金、皮革等百工于一身。大墓外有车马坑,保存有车轭、车衡、车轮等构件,镳、衔、铜泡、鼻形饰等马具。除青铜器表面的装饰图案,酒务头墓地内还有特色的青铜和玉器等装饰,以青铜兽面形饰件最为典型。展览展期两个月,出土文物和墓室场景三维展示、考古现场照片等,将酒务头遗址考古成果和发掘过程直观全面地展示给观众。
本报记者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