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 >

【游遍晋城】王叔和故里探访记

时间:2020-12-17 22:00:49 | 来源:太行日报

王叔和故里

◇郜文贤

喜爱中国传统医学的人,都会对古代名医感兴趣甚至有所研究,尤其醉心于王叔和。不久前,我和几位朋友走进高平市王寺村,对向往已久的古代名医王叔和故里进行了探访。

王寺村古称东晋村,位于高平城北9华里处韩王山南麓。我国古代名医王叔和便岀生于此。清雍正《泽州府志》载:“王叔和,高平人,为太医令。博通经史,洞识修养之道。精诊切,纂岐伯、华佗等书,撰《脉经》,辨析最祥。张仲景作《伤寒论》,文字错简,未易序次,求得叔和汇撰,始成全书。见唐甘伯宗《名医传》。考占籍邑之王寺村,今药碾犹存。”清顺治《高平县志》记载:“王叔和为太医令,性度沉静,博通经史,穷研方脉,精意诊切,尤好著述,洞识修养之道,撰《脉经》十卷、《脉诀》四卷、《脉赋》三卷,仲景作《伤寒论》错简,迨叔和撰次成序,得成全书。见唐甘伯宗《名医传考》叔和住籍,邑之王寺村。今土窑、药碾俱存。”

王叔和故居位于东王寺村北,是一处东邻古阁、北依数丈高的黄土崖挖掘的土窑洞,历经1700多年风雨,虽早已坍塌,至今窑尾尚存。从遗址遗存观察,窑洞是一孔上党地区普通的农家窑洞,虽经岁月变迁,犹显王叔和的平民气息。

站在王叔和住过的“窑洞”前,抬头看到土窑顶崖边灌木丛生,几棵“老”酸枣树根深深“钻”进厚土里,也有根系裸露在外紧紧地依偎着黄土崖,它们的生命是那样的顽强,虽枝叶凋零但尚有未落的红彤彤的酸枣在枝头挂着,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成果。几只喜鹊在枝头“喳喳喳!喳喳喳!东瞧西瞅、喧闹不休,给这静谧灵毓之地,增添了些许生机。此时我仿佛看到了王叔和先生听到鸟鸣声开门而出,笑容满面,热情迎接着前来请他诊病的人,倾听他们的病情,帮助除疾解痛,人们或门口石头上就坐或土炕上诊脉。那些岁月,土窑前人声不断,小院里站满了远近赶来看病的人。

王叔和(201—280),大约出生于东汉建安六年,卒于西晋太康元年,享年79岁。青年时代的王叔和,边耕作、边学习、边行医。他喜欢思考,善于钻研医学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医药实践中为乡亲诊疗,治病救人。他行医不论穷富远近,不计报酬,他善医疑难杂症。千百年来,村里及当地百姓仍代代相传有关他《盘龙草巧治伤寒病》《药王巧治疙痨》《慈石救女》《奇方巧治咽嗝症》等众多悬壶济世,妙手回春的故事,并有民谣:“北并州,南许昌,谁不知道上党有个神医王叔和。”

大约在他30岁左右时,适逢东汉末年,统治阶级残酷压榨人民,农民流离失所,士族官僚阶层和地方豪强争权夺利,天下大乱,战争频发。当时的老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小病忍大病拖,身患重病也无钱医治,直到病痛难忍,身体极度衰弱时,才请他医治。即使王叔和有精湛高超的医术,也难以治愈已经病入膏肓的病人。尽管如此,为了生存他仍每天坚持外出行医,游走于太行山区给百姓治病。

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没有一个人在探索中是一帆风顺的,王叔和也不能例外。村里的老人说,祖辈相传,因战乱不断,瘟疫流行,人口骤降,迫于无奈,他只身一人一路艰辛跋山涉水,经泽州府天井关南下太行山到了济州(今济源)城,在一个叫“济生堂”的医馆(药铺)坐堂行医。他施展才华,靠着自己过硬的医术,治愈了许多患者的疾病,并把一个因难产而“死”,已经入棺抬着去葬的妇女救了性命,一时轰动了济州城,都称赞他是“当今扁鹊、再世华佗”,有起死回生的本领,这就是至今仍盛传《棺材里面救“死”人》的来历。

王叔和治病救人之事,传入当时的都城许昌,当朝皇帝传旨,把他调入太医院,任太医令,专为皇室治病。

王叔和入太医院后,对太医院所藏医药典籍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特别对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更是偏爱有加,可惜当时正逢军阀割据,战乱时期,该书几乎散佚于世。经他多年精心收集整理,进行了全面探索分析并重新编撰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著作,刊行于世。该书是中医临床理论的基石,是中医辩证论治的基础,为后世医家所尊崇并成为中医药工作者必读之书。“今人得睹其貌者,赖王叔和之力也。”正如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平所言:“《伤寒论》《金匮要略》能够流传至今并指导医者临床实践,与魏晋名医王叔和是密不可分的。”

可以想象,无数个孤寂的夜晚,在如豆的麻油灯下,王叔和独坐案前,梳理病例,记录药效,翻阅医典。为完成自己的梦想熬夜苦读苦战,磨难使他变得宽容大度、坚毅不屈,执着地追求和坚持令其医著充满光辉。正如《甲乙经·序》云:“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指事施用。”《养生论》谓:“王叔和,性沉静,好著述,考核遗文,釆摭群论,撰成《脉经》十卷,编次《张仲景方论》为三十六卷,大行于世。”多少年了,世事成灰,油灯虽干,窑洞虽毁,但人们记住了这孔土窑里曾经幽暗而明亮的灯光!

“潜龙十阅方有得,退与心谋持医谨。生民何辜今犹叹,勤求博采寻真蕴……”为百姓疗疾,为贫民治病,为后人留下医典,是他一生的追求和梦想。无数的人来到这里,在他的窑洞遗址前和后人为纪念他修的“药王庙”里拜祭瞻仰,虽没有燃香、焚纸,也没有献花,但所有的来者,都满怀敬意与虔诚。

中年王叔和,因西晋宫廷内乱,心中又有“伴君如伴虎”的疑虑,便辞官隐居湖北麻城一带,为当地百姓治病。暮年殁后葬于白果镇老爷山下青龙尾,后世尊称其为“药王”,把此地称作“药王冲”,以示敬仰和纪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