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 >

在吕梁山区造林增绿,带动村民脱贫增收——郑二小和他的合作社(生态扶贫见成效①)

时间:2020-12-24 14:00:34 |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乔 栋

《人民日报》( 2020年12月16日 第 14 版)

岚县普明镇一家造林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在管护锄草(摄于今年6月)。新华社记者 曹 阳摄

绿满吕梁山。孙 涛摄(人民视觉)

岚县会里村造林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摄于2017年5月)。新华社记者 曹 阳摄

开栏的话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吕梁山区、罗霄山区、武陵山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的地方通过成立扶贫造林合作社,带动村民植绿增收;有的地方将村民整体搬出自然灾害频发的深山,并借助发展生态产业实现脱贫致富;有的地方利用自然禀赋发展生态旅游,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这一处处变化,正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不断奋进、脱贫攻坚的缩影。

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即日起,本版推出“生态扶贫见成效”系列报道,关注这些地区实施生态扶贫的生动实践。

一场雪后,白天穿国道入山西吕梁市岚县,背阴处的冰亮晃晃反射着灯光。道路两边的山上,白雪、黄土和寒松颜色交织。以前,春天黄沙扑面是常态,冬季则往往白茫茫或荒秃秃一片。如今,不论近观还是从高空俯瞰,绿色都已成为吕梁山区不可缺少的色调。

岚县东口子村党支部书记郑二小说,曾经,山西的10个深度贫困县,有8个在吕梁山区;如今,东口子这个吕梁的普通小山村,通过“森生财”造林专业合作社发了财、致了富,实现了增收与增绿的双赢。

当选村支书后,郑二小成立造林专业合作社,决心要做出个“一二三”来

郑二小今年46岁,一张国字脸晒得黝黑,面对不熟悉的人说话时,脸会憋得通红。在2016年成立森生财造林专业合作社以前,他搞过很多产业,但都没有赚上钱:养大车,欠了一身债;开饭店,也是不温不火。用他媳妇的话说,可能是“生怕别人吃亏”。

2015年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时,郑二小暗下决心,要做出个“一二三”来。当时,东口子村1112人,有676人属于贫困人口。当上村支书的第二天,郑二小坐在村东头的山上,对着这个村子怔怔地看了一上午。

村子没变,山也还是那座山。吕梁山多为黄土丘陵山,沟壑纵横、峁梁交错。黄土以粉砂颗粒为主,孔隙大、土质疏松,极易溶解和冲蚀。从地貌看,如果山西境内的太行山像一位肌肉遒劲的壮汉,吕梁山则如一位皮肤皱弛、长满岁月斑痕的老者。此外,水土流失也使得吕梁山土壤肥力普遍较低,“碎地”多、坡耕地多,农业机械难有用武之地。离县城远的山里,农产品售价比靠近县城的地方价格低,但是农业生产成本却比后者高。

思忖一上午的郑二小,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先把村里400多亩油松苗卖掉。

东口子村当时的情况,是整个岚县的缩影。2016年时,岚县号称华北最大的油松育苗基地,由于供过于求,油松苗价格极低。一方面是卖不出的油松苗,一方面是没活干的贫困户,森生财造林专业合作社也正是在此背景下成立的,当时吸纳了19户贫困户。但把油松苗种到地里是个难题——当时种树绿化需要林业规划、专业绿化公司通过招标承接,村民们一没资质、二没技术,怎么干?

为此,岚县县委书记高奇英多次调度开会,县长乔云跑了多次省林业厅,最后承接单位由绿化公司改为由80%以上贫困户组成的合作社。由此,在岚县,脱贫攻坚和造林绿化同步展开。“要脱贫,也要生态;既要卖苗,也要增收。这是主动变革,也是形势倒逼。”高奇英回忆。

合作社已承接7000亩绿化任务,人均增收5000多元

政策的支持,让造林合作社迅速发展:一年内,岚县有102家造林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如今,作为最早一批成立的合作社,森生财造林专业合作社已承接了近7000亩的绿化任务。

“手头有活干、家门口能增收,辛苦点儿也值得。”闫凤明年龄比郑二小大,却打心底佩服这个村支书。闫凤明是典型的贫困户,家里有两个孩子上学,还有带病的双亲要赡养,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家。当初,郑二小让他加入合作社,他两手一挥:“我顾不上,还得给爹妈做饭呢!”当闫凤明看到入社有奔头再找过来时,郑二小二话没说答应了:“给你留着位子呢!”

今年夏天,记者曾跟着他们上山造林。他们承揽了500亩荒坡绿化任务,但这里坡陡、山硬,三轮车在“突突”声中,走了好久才到半山腰。剩下的陡峭山路,三轮车也“不敢”上:前面坐上3个人,后面的厢里也不敢放多少油松苗——放多了,就怕往后翻。由于多数林地山高坡陡,浇水成了难题:拉管道上来不现实,三轮也拉不上来,只能人扛。

“辛苦归辛苦,但多劳多得,放以前,工作还找不到呢。”闫凤明说,“起初男劳力一天100元,后来涨到了150元。这几年,每年也跟着能挣个两万多。”一旁的郑二小接过话说,“闫凤明能吃苦、又会干,别人一天打150个坑,他能打200个。”

在森生财造林专业合作社,社员近几年人均增收5000多元。如今,在山西省林业部门和吕梁市指导下,岚县给生态扶贫赋予了更多内涵:除了造林务工收入,还有管护、经济林提质增效、退耕还林奖补等内容。岚县的合作社造林探索,很快被吕梁全市推广。2017年,全国林业观摩会在吕梁召开;2018年,吕梁生态扶贫做法在全国推广。

周边山上越来越绿,郑二小的目光也看得更远了

今年,岚县开始推行“林长制”,护林的责任压得更实了。但护林带来的增收毕竟有限,对此,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云龙说,“要在继续保持植绿增绿耐力、提升造林护林能力的基础上,挖掘林草富民潜力。”

“要么不干,要么就干好。”耿直的郑二小,说话语速很慢,做事却很扎实。2016年,东口子整村脱贫。周边山上越来越绿,郑二小的目光也看得更远了。郑二小带人去内蒙古考察了“大果沙棘”,回来后决定将沙棘苗作为合作社的产业发展方向。

县长乔云很支持,并打算以此为契机在岚县大力发展沙棘产业:“岚县仅野生沙棘林就有20万亩左右,如果能把沙棘产业和生态扶贫相结合,从沙棘苗选育到栽植管护、再到后续深加工,让沙棘产业在岚县落地生根,就能带动村民持续增收。”现在,在岚县,造林合作社植绿时会主动将沙棘等经济林和生态林混种。去年,森生财造林专业合作社就在周边新增1.3万亩沙棘基地,建起沙棘苗基地、沙棘冷库,同时引入一家沙棘制品公司,直接带动460人持续增收。

如今,当地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岚县有个郑二小,合作造林搞得好。一二三产要融合,沙棘产业为主导。规范提升闯新路,绿水青山宝中宝。”

“这几年,吕梁市成立1301个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50万贫困人口通过生态扶贫得以增收。通过生态扶贫造林427万亩,退耕还林209万亩,森林覆盖率以每年1个百分点递增,2019年达到27.6%。与此同时,吕梁境内年输入黄河泥沙量减少700多万吨,降水量年均增加81.8毫米,实现了脱贫增收、造林增绿的双赢。”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吕梁市委书记李正印说。

小档案

吕梁山区

广义的吕梁山是纵贯山西省西部的山脉,在山西省境内延伸400余公里,多见黄土丘陵区。吕梁市地处吕梁山脉中段,是革命老区,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2%,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脆弱区。

据统计,过去吕梁山区年输入黄河泥沙占山西省入黄泥沙量的八成以上。

因生态环境脆弱等因素,吕梁山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

近年来,吕梁市不断探索生态扶贫模式,连续4年实施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经济林提质增效“三个100万亩”,完成造林427万亩、退耕还林209万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