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1月6日电 在绵延的吕梁山西南有个石楼县,这个县自建县以来就被确定为了国家级深度贫困县。而在该县东北部的棋盘山下有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王家沟村。过去这里由于地处三个县的交汇之处,属于典型的“三不着边”的村子。交通不便、靠天吃饭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2015年8月吕梁会校28岁的青年教师吕浩江受组织的选派来到了这里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开始了他人生中最为骄傲的一份使命。
第一场战斗——战蚊虫
“记得上任第一天,从市里开了两个多小时的车,颠颠簸簸进了村,眼前的山沟沟里全是历经沧桑的窑洞洞,道路泥泞不堪、垃圾成堆、掏出手机心想给家人报个平安,但只有2G信号,心一下子就凉到了底。”回想起当时的景象吕浩江很是感慨。
既来之则安之。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平生简单的对接后,吕浩江当晚就住在了村里。一间看似简装过的教室作为他的办公、睡觉的场所,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七八月的大山深处蚊虫肆虐,耳旁飞的、脸上爬的、身低压的,累了一天的吕浩江遇到了第一场“战斗”。
“从那天开始我就只能穿着衣服、开着灯睡觉,一到晚上就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每隔半小时起来“巡逻”一次。后来,这事被村干部发现后才得以解决。”
第二场战斗——战自己
到任后的吕浩江利用一周的时间在村干部的陪同下跑遍了王家沟的两个自然村。通过走访发现村里没有产业,村民收入偏低,老百姓观念还很落后,小富即安思想浓厚,不少人满足于种好几亩地,有饭吃、有衣穿、有零钱花,“老婆孩子热炕头”。由于连日的蚊虫“骚扰”,本来就没有休息好的吕浩江经过一星期的爬山入沟、走村串户,身心疲惫、精疲力尽,再加上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巨大压力,打退堂鼓的想法就油然而生了。
“一天晚上,妻子给我打电话后,我第一次有了想回家的想法,后来经过反复的纠结之后,我还是鼓起了勇气,留了下来”。
第三场战斗——养“土”鸡
王家沟村下设两个自然村,全村共有164户,506人,耕地2680亩。建档立卡“回头看”后,共新识别贫困户61户,146人。如何让这些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早日走上脱贫之路?这成为了吕浩江的头等大事。
“经过走访,我发现村里家家户户都有养鸡的习惯,而且每家的数量还不少,所以我就想把养殖户组织起来,统一名称、统一包装、统一销售”。
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商机也总在细微之处。由于吕浩江是从市里下派的,所以他对城市人们高质量生活的需求是有了解的。细心的吕浩江发现村里的养鸡户,都是散养鸡,而且也不喂饲料,所产鸡蛋都是城市人们所需求的“家鸡蛋”。
“当时村里家家户户一天能有二三十颗鸡蛋,要是按照城市土鸡蛋的价格,一天就能有四五十元的收入。如果扩大养殖的话这可是一条既简单又快捷的脱贫之路。”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出路。在吕浩江与村两委干部商量此事时,却遭遇了一盆凉水。大家一致认为一个鸡蛋既成不了气候也托不起村民梦想。而且扩大养殖规模需要的资金也无法落实。
经过再三的考虑后,吕浩江顶着压力从自己的工资卡里取出了两万元垫付了养鸡资金,引进了鸡苗。几个月后2000多只土鸡陆续产蛋。吕浩江把这些鸡蛋发在微信朋友圈里卖、拿回单位办公室卖、寄在朋友店里卖,刚开始有人质疑,有人白眼,也有人当面损他。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用自己的人品向熟悉的朋友、同事做担保,一步一步向市场推广,一遍一遍重复给客人保证。从一开始的蛋难卖,到后来的顾客的买蛋难。吕浩江卖蛋路走的是既苦又甜,悲喜交加。挂职期间,他还利用单位门面房在吕梁市区设立了首家精准扶贫农产品超市,叫响了石楼“棋盘山”农产品品牌。四年多来先后为村民卖出土鸡蛋合计二十余万元,石楼人亲切地称他为“卖蛋书记”。
第四场战斗——种药材
在吕浩江的努力下,2018年王家沟村实现了整村脱贫,摘掉了贫穷的帽子,贫困发生率降至1.19%,贫困户的年收入平均达到4500多元。但吕浩江觉得,光靠单一产业无法保障贫困村民的长远致富的发展需求,他又引进了中药材苦参种植,帮助村民解决传统种植业收入低的问题,为全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王家沟村的长远致富装上了“双保险”。
第五场战斗——强基础
2019年是吕浩江第二轮担任第一书记的最后一年,也是石楼县实现整县脱贫的第一年。这一年吕浩江的村子又迎来了乡村振兴的有利机遇。
“有人和我说,你都最后一年了,歇一歇就能回了,但在我心里我已经是王家沟村的村民了,虽然我要离开了,但我一定要为王家沟的发展再尽最后一把力。”
吕浩江慷锵有力的话打动了所有乡村两级干部和所有王家沟村的村民。在他的带领下,这一年全村以抓党建为龙头,全面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为抓手,让王家沟村实现了“脱胎换骨”。“现在村里党的阵地焕然一新了,出村的道路也全部硬化了、修建了红白理事厅和1000余平米的村民文化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接通了动力电,建起了磨面房、接入了宽带、修建了过水桥,引入了自来水,村子还被确定为全县10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这全是吕书记的功劳”村干部高兴地说。
(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