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 >

山西东羊后土庙修缮工程项目荣登榜首

时间:2021-04-27 20:01:43 | 来源:山西日报

20210427_80572f0c817577ae9af25f806bc26036.jpg

“山西负责修缮的古建筑又获得全国大奖啦!”4月26日,从山西省文物局传来喜讯,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举办的“2020年度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宣传推介活动”,评选出4个全国优秀项目。其中,由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设计、山西省古建筑保护工程有限公司与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共同施工完成的山西临汾尧都区东羊后土庙修缮工程从30余个项目中成功入选,并以较高的投票率,位居榜首。山西连续6届榜上有名众所周知,山西古建筑遗迹丰富,但你可能不知道,咱山西人在古建筑修缮方面也是大名鼎鼎。就以“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来说,前身为“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自2014年举办以来,山西的古建筑修缮工程年年都获奖,无一例外。近年来,该奖项评奖门槛和条件越来越高,获奖名额锐减,但山西古建筑修缮实力却一如既往。2014年,在首届“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评选中,山西高平市二郎庙保护修缮工程成功入选;2015年,太原市窦大夫祠保护工程跻身十强;2017年,陵川县小会岭二仙庙修缮工程榜上有名;2018年,在已更名后的“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评选中,共评选出6个项目,平顺县王曲村天台庵修缮保护工程仍获此殊荣;2019年,该奖项共评选出5个获奖项目,山西灵丘县觉山寺塔修缮项目入选;2021年,四个获奖项目中排在首位的就是临汾尧都区东羊后土庙修缮工程。山西省文物局文物处处长白雪冰在接受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山西古建筑修缮工作能多年来获此殊荣,一方面是由于山西古建筑保护工作传承了传统的手工技艺,在修缮过程中讲究原真性;另一点就是在文物本体保护方面,做到了最小干预,可以说在坚持对古建筑保护方面,做到了传统技艺的应用和保护方面的创新,“研究保护贯穿整个古建筑修缮的全过程,而且这回是和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共同完成,在工作合作和衔接方面,也开创了一种新模式。”古建筑修缮就相当于“治病”相比盖一所房子而言,古建筑修缮工作会显得更加艰难一些,这无疑是在给古建筑“治病”,你要接受它的不完美甚至残缺,然后针对性地开药方,帮助它迅速疗伤,并且还要确保这个“病人”百分之百的康复。瞅瞅,这是个多么艰巨的工作。据山西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院长任毅敏介绍,山西省临汾市东羊后土庙,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2年),元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被毁,元至正五年(1345年)重修,占地4211平方米,建筑面积1072平方米,现存山门、戏台、仪门、钟鼓楼、侧殿、大殿等,是一处集建筑与彩绘泥塑精华于一体的古代寺庙。1986年被公布为山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土庙内,有全国仅存七座的早期戏台中唯一一座十字歇山式戏台,八卦藻井,层层叠上,结构别致,工艺精湛。是金元时期戏台建造规制的重要实物遗存和建筑典范。尤其顶部为十字歇山式,没有一根大梁,内檐梁架上由三层斗拱叠成藻井,形成“八卦攒顶”,又称为“八卦戏台”,堪称我国古代建筑一绝。其圣母殿为明代建筑,殿内保存有明代彩绘泥塑,大小塑像共计161尊,壁塑悬塑共计230平方米。是明代少有的彩塑之佳作。由于漏雨、下沉、风化等因素,后土庙多处出现了变形和损毁,比如戏台一侧下沉,屋面出现排水不畅和漏雨现象;圣母殿屋面漏雨、后檐墙、东山墙开裂,糟朽变形,很多木构件还存在下沉等问题。除了建筑本体“患病”比较严重外,圣母殿中的彩塑也残损非常厉害,屋内的壁塑几乎都摇摇欲坠,整个大殿内有数以万计的残块散落满地。“古建筑作为彩塑和壁画的支撑体和保护体,其稳定性给彩塑带来了几乎毁灭性损坏,这是山西古寺庙建筑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给我们修缮工作带来很大难题。”任毅敏说,古建筑维修和彩塑、壁画维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最终晋陕两地的修缮专家、学者一起“会诊”,两个工程单位首先针对共同涉及的区域制定共同施工组织设计,相互技术交底。其次在古建施工过程中,部分彩绘泥塑专业技术人员提前进场,全程参与,配合解决古建维修过程中涉及彩塑、壁画的相关技术问题;古建维修结束后,部分古建筑相关技术人员继续参与彩绘泥塑保护修复工程,配合解决彩绘泥塑修复过程中涉及的古建筑问题。“双方合作得非常愉快,也在业界传为一段佳话,更为不同领域、不同修复行业的通力协作提供了可借鉴模板。”山西拥有大批能工巧匠山西古建筑修缮的成功绝非偶然,要说它的经验之谈,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据任毅敏介绍,自上世纪50年代永乐宫搬迁开始,山西就着手培养了一大批的能工巧匠,这么多年来培训机制一直延续从未间断。任毅敏介绍,永乐宫的搬迁,为山西古建筑修缮工作留下了很多宝贵经验和规范流程,虽然过去几十年,但这套严谨的规程从未改变。“在古建筑修缮过程中,我们都要进行勘察、设计、论证、监理、监督等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有严格的操作流程,不能有一点马虎。本世纪以来,山西还开展了古建筑‘南部工程’项目,就是对我省南部地区遗存的珍贵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从‘南部工程’实施以来,我们越发注重人才培养,以行之有效的办法,促进人才结构更加合理,坚持进行职业培训。”用任毅敏的话说,那就是人尽其用,什么地方用什么人,而这一批工匠就是我省古建筑修缮的中流砥柱!“山西南部的古建筑,我们就会用到万荣的工匠,中部地区的古建筑就会用到五台代县的工匠,不同地区就会用到不同的工匠。而且古建筑工匠门类也比较多,比如从事木匠的、瓦匠的、彩塑的……”这些职业听起来都是小工种,但大家集结起来修缮古建筑,干的可都是大事业!“我们修缮古建筑,都会自己制作原材料,曾经修晋祠的圣母殿时,我们都是自己建砖窑,自己做模具烧砖,就是要用到最古老、最传统的技艺来修复古建筑。这样才能保证古建筑修缮过程中的原真性!”任毅敏非常自豪地说,现在山西古建筑修缮门类中有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民间的工匠师傅们,默默无闻地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守护着古建筑,用传统的保护手段、新技术的应用,为山西的古建筑“延年益寿”。去年,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还开展了一项国家级课题,就是为山西的古建筑工匠们建立“智库”,让更多散落在民间的能工巧匠,为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工作增光添彩。

山西晚报记者孙轶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